宏信建发于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近日,远东宏信旗下“中国最大的设备运营服务商”宏信建发,于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宏信建发是远东宏信有限公司旗下的设备综合运营服务平台,2022年位列全球同业公司排行榜(IRN100)中国第1名,全球第14名。作为远东宏信旗下首个登陆国际资本市场的独立产业平台,宏信建发的成功上市印证了远东宏信“金融+产业”战略的正确性和前瞻性。
远东宏信公众号介绍到,“以客户为中心”是宏信建发持续发展的底层逻辑。在设备之上,一系列定制化的综合工程技术服务,叠加数字化服务平台赋能,依托三大产品线有效协同和连接,围绕建筑项目前后道工序,宏信建发为客户提供高效的设备供应链解决方案,构建以工程机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的综合运营服务体系,助力打造绿色精品工程。租赁具有融资与融物相结合,兼具金融管理属性和资产管理属性等特性,这也是租赁区别于银行融资的重要特点。但是长期以来,租赁公司对于“物”的关注集中在其流动性以及取回价值是否能为交易提供足够的保障,究其根本,仍然是以租赁公司本身的需求为中心来考量。要转型为资产综合服务商,则是以客户为中心,从客户对生产设备等资产的多元化需求出发,为客户量身定做与资产相关的金融服务方案,不断提升服务的附加值,增加客户黏性。需要注意的是,资产综合服务能力要建立在租赁公司对资产所属行业周期、资产价值深度认知的基础上,而且往往还需要搭建与资产管理能力相关的服务网络,需要具备资产采购、运营、处置等能力。因此不同背景的租赁公司,根据自己的专业化领域,在转型为资产综合服务商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实现路径。
随着航运市场的阶段性好转以及绿色低碳船、海上风电安装船等新船型的兴起,国内众多的金融租赁公司以及商业租赁公司在船舶融资领域持续发力或借机开始进入该业务领域。受上海、天津、海南等地自由贸易试验区融资租赁产业政策的吸引,越来越多的金融租赁公司通过在自贸区设立SPV公司的方式开展船舶融资租赁业务。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租赁公司进入船舶融资领域,以及航运市场高涨后船东自有资金实力的提升,租赁公司在融租性租赁业务领域的竞争加剧、利润下降,现阶段越来越多的租赁公司开始尝试进入船舶经营性租赁业务领域,以拓展新的利润空间。值得注意的是,船舶经营性租赁业务离不开专业化的资产管理体系,建议融资租赁公司:
一是,加强与外部评估机构的合作,提升租赁物价值评估的准确性,同时积极整合各类行业数据和公司自身积累的客户数据,为建立模型准确评估资产价值提供大数据支撑。
二是,依托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通过与GPS、传感器、智能电箱、商业卫星等各类IoT渠道对接,并与船讯网、客户自有系统等平台进行互联,实现对租赁物的动态监测、实时预警和智能管控,足不出户实现有效“控物”。
三是,依托行业专业化优势,通过构建产业生态圈来打通资产流转渠道,实现出险资产的高效处置,通过将资产转让给产业内其他客户,实现了风险的快速化解。
★日前,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制定了《北京市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其中提到,在本市设立融资租赁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2亿元人民币或等值自由兑换货币,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在融资租赁公司设立分支机构方面,规定提出应当同时备具: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亿元;经营融资租赁业务三年以上,且最近两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确有相关业务发展需要等条件。
★近日,由招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独资设立的福州招银租赁有限公司完成工商注册登记。这是福州自贸片区成立以来首家由金融租赁公司投资设立的专门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项目公司。
★近日,中国汇融公告,董事会欣然宣布,合资公司于2023年5月8日获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批准设立后,于2023年5月16日营业执照颁发日正式成立,并于2023年5月24日正式开始营业,在中国开展融资租赁业务。
★据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本周融资租赁公司累计共开展1189笔融资租赁业务,到期融资租赁事件1331件,裁判文书网融资租赁合同纠纷504笔。
★据企业预警通最新数据统计,2023年国内新增租赁融资事件共有41593件,累计登记金额近10000亿元。截至5月24日,企业预警通统计最新租赁事件,今年前5个月新增的租赁承租人目前有18670家,涉及的出租人共有976家。
★广东出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电力装机容量达到2.6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44%左右,并打造万亿新能源产业集群。★四川省经信厅:一批重大动力电池产业项目正在有序实施,预计到2025年,四川动力电池产能有望达到400GWh,全产业链产值超过5000亿元。
★中信建投认为,近期经济数据继续指向经济弱复苏,4月工业增加值、社零、固定资产投资均不及预期,人民币加速贬值跌破7.0关口,MLF降息预期落空,市场等待政策加码。
★中信明明指出,今年来消费服务主导的经济复苏下融资需求端回暖相对有限而资产荒格局加剧,稳增长政策暂歇发力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债市环境相对友好,仅凭GDP增速做债的逻辑并不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