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概况
论坛简介
领导团队
论坛理事会
租赁联合体
专家智库
联系论坛
研究中心
租赁研究
书籍刊物
展望指数
重磅文章
案例实践
租赁简报
金融科技
南沙租赁
关于南沙
南沙动态
政策法规
论坛动态
通知公告
论坛活动
主题峰会
成员风采
登录
注册
登录
注册
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发布时间:2022-12-12 01:35:55
来源:中国融资租赁(西湖)论坛
作者:
阅读:
19
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作者:
黄先海
浙江大学副校长
一、
世界宏观经济走势判断
(一)世界经济呈现下行趋势,衰退风险上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指出,今年以来,全球产出在二、三季度有所收缩、通胀水平超出预期,俄乌冲突负面影响加剧,当前经济前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下行风险占据主导地位。报告认为,全球增长率将从2021年的6.0%下降至2022年的3.2%,2023年将进一步下降至2.7%。其中,包括欧美在内的发达国家2022年增长率为2.4%,2023年可能下降到1.1%,不少发达国家有衰退风险。而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稳定,2022年增长率为3.7%,2023年或维持稳定水平。
对于美国而言,根据其判断,2022年增长率为1.6%,2023年或下降到1%。对于欧元区国家而言,法国、德国等西欧国家2022年经济增长为3.1%,2023年或降到0.5%。报告中特别提到欧盟最大经济大国德国,2022年可能出现负增长。形成鲜明对照得是印度,印度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国家,预判2023年增长率达6.1%。而俄罗斯由于战争影响,2022年和2023年呈明显负增长。
世界经济走势特别强调,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国,经济总量最大,且美元是世界货币,经济走势影响全球经济走势。而美国经济走势最大问题是通胀率在6月份达到9.1%,创41年新高。通过一系列宏观调控,通胀率在10月份仍居高位。加息作为美国解决通胀主要手段,2022年已经连续6次加息,利率从2022年初0.5%上调至4%,加息力度空前。与此同时,加息后大量资金到美元套利,使得指数增高。失业率方面,虽然通胀比较高,但失业率相对较低,目前为3.7%。
(二)
中美战略博弈日益激烈 ,美国成为中国的最大外部挑战
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不难看出,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考验,很多程度上是来自美国的挑战。美国对中国最新的战略定位是头号竞争对手、最大的系统性挑战者和步步紧逼的挑战者。美国在这样的战略定位下对中国的策略是竞争、对抗、合作。分析原因,中国GDP不断地上升,2021年占美国GDP的77%,是近百年来第一个在实力上最接近美国国家。因此美国受到巨大挑战,必然会出手遏制
。
如今,东升西降是新的世界格局,西方总体在下降,经济增长走下坡路,而包括东南亚、东亚和中国在内的新兴的国家正在逐步上升。根据经济学判断,只要中美两国均保持当前发展水平,到2035年中国可以在GDP总量超过美国并成为世界大国。因此,我们要尽可能争取好的和平环境,推进现代化进程。
二、
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
(一)中国经济今年稳定恢复、明年温和回升
首先中国经济总体判断,2022年处于稳定恢复阶段,2023年温和回升。2022年前三季度GDP增长分别为4.8%、0.4%和3.9%,根据目前研究预判,四季度可能超过4%。总体预判全年GDP增长为3.4%左右。虽不及预期,但在疫情冲击和严峻的国际环境下,总体仍是稳定恢复增长。而对于2023年的展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看好中国发展,预判2023年中国GDP增长能达到4.4%左右。
从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根据前十个月来看消费低迷比较明显,1至10月份,消费同比增长率相较去年仅为0.6%。投资同比增长为5.8%,远低于平均水平。出口相对比较好,达到13%,进出口达到9.5%。从“三驾马车”的构成来看,消费低迷凸显,投资作用不显著,增长动力相对较弱。
(二)经济最大的问题是预期不好、信心不足
一是需求收缩、消费低迷
①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8%,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
②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9.1%、48.1%和45.6%,同样低于枯荣线标准;
③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5%;
④浙江前三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是负35.4%;
⑤截至2022年5月,居民存款增加7.86万亿元,同比增长超50%。与此同时,居民新增贷款仅1.33万亿元,为近十年最低水平。
二是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合成谬误,打击了企业家的积极性
去年政府重拳出击抵制资本无序扩张,市场整动预期转弱。相当大的程度上是政策执行层面出了问题,比如平台治理、双碳目标、房地产行业整治、共同富裕,每一项都是很重要和必要的改革和调控,但在执行上,一些中长期的、全局性的政策被短期化、地方化、碎片化执行,形成了合成谬误,打击了大家对经济发展的信心,尤其是企业家和投资者的信心。
三是民企营商环境仍问题不少,民企发展面临的困难仍不少
1至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8%,但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仅为1.6%。产权保护预期,如何真正保护民企的私人产权,敞开市场进入门槛等问题亟待解决。
(三)
明年重要的经济政策预期
1、
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
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政策,在经济相对低迷的情况下,要更多地通过财政政策,经济下行背景下财政政策是第一大政策。今年财政政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这里提出一个建议,今年国家财政收入客观有所下降,支出较大,财政压力较大。在这种背景下建议适当提高财政的赤字率,由今年2.8%提高到3.0%,从而加大财政政策的力度。与此同时,发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促进发展,继续保持减税降费降租力度,继续支持企业发展。
2、
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
①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建议适当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
②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要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
③汇率政策,今年出现了有较大的幅度的贬值(最高达8%以上),明年总体上会相对稳定,长期是升值趋势。
3、
保就业保市场主体
一方面,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美国为3.7%,失业率相对较高。特别是16到24岁的年轻人失业率相对偏高,达到17.9%。而今年大学毕业生达到1076万人,明年将达到1158万人,就要压力逐年增加,潜在社会问题不容忽视。另一方面,全国市场主体1.6亿多户,浙江市场主体有863万户,比重全国最高。正是由于好的市场主体,才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和就业的顶梁柱,因此需要格外重视。
4、
房地产业发展走势
(1)
房地产的性质界定
首先房地产的性质界定,如何更好地认识房地产,房地产是支柱产业,约占我国GDP5%到10%。其次,房地产是重大民生产业,中国老百姓60%的财富是房产。第三,房地产是半金融企业,有大量按揭贷款,如果崩盘对金融机构产生风险。第四,房地产具有双重属性,有居住和投资功能。
(2)
房地产业发展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
①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化率为65%(常住人口、而户籍人口约50%),欧美发达国家为80%左右,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②大人口基数对房地产的刚需、改善及折旧需求持续且较大;
③土地财政的倒逼效应;
④居民资产和财富的保值增值效应。
不利因素:
①总人口减少、老龄化加深。老龄化去年已经到21%,预计2035年会到30%以上,老龄人越多,需要房子越少;
②库存量过大。目前中国房产商持有竣工一年以上未卖出的房子共计6亿平方米,我国一年房地产建设总量17亿平方米;
③中国的土地价格和房产价格20年翻了四番;
④中国的房地产商负债率高达80%、90%,远超常规;
⑤中国的房地产存在较为严重的无序竞争。
(3)
发展举措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交楼、稳民生。
①强调平稳发展;
②降低房地产的投资炒作金融属性;
③整顿优化房地产市场,收购、兼并、重组;
④注重结构性机会与发展空间,区域、低端、品质。
分享到
62.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