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铭丰:融资租赁业数字化的机遇

融资租赁业数字化的机遇

赵铭丰  

广州浦天科技有限公司的CEO


航海时代启发了人类进入全球意识,航空器的出现缩短了客流和货物流的时间,电子和网络技术的出现,使得人类空间感发生质的飞跃。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技术、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人类经济、生活等方方面面开始进入新技术、新模式和新资本为特征的数字化智能时代。数字化生态打开人类生活全新的平行世界的同时,也在时空维度、信用体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即时接触、空间物品极其丰富、往来信用可靠、监管有效。

人类活动数字化生态要求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进一步解放现有产业,重构当前产业结构,在各行各业中进行资源革命性优化配置。数字化与传统产业的融合,通过各方面各维度数字信息价值的叠加,不断产生创新点,形成新的生产力。

融资租赁业作为与实体经济关联度最高的金融业态,渗透进实体经济众多行业。在这一次数字化浪潮中,融资租赁业不仅仅支持实体产业数字化,而且自身产业的数字化同样释放变革红利。融资租赁业通过与关联的实体行业一起数字化升级,从而构建数字生态。

一、融资租赁产业数字化现状     

近些年,融资租赁行业发展迅猛,目前行业整体资产体量不断增大,开始进入激烈竞争、转型升级、分化的新阶段。当前,对于大中型融资租赁企业/金融租赁企业普遍只是开发使用办公OA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业务管理系统,对于国内数字化程度高的大中型融资租赁企业,为日常管理配置了资金管理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但对于占融资租赁业主体的大部分中小型融资租赁公司,很多只有财务管理系统,少部分有第三方金融科技企业开发的业务管理系统。很多小型融资租赁公司使用表格进行业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在企业内部无法做到数据共享,企业内部更无法通过数字化系统进行分析和管理。

与银行、保险、信托等其他金融子行业一样,数字技术和数字化思维开始进入融资租赁业,融资租赁业部分企业开始“租赁+科技”的应用和探索。这种应用和探索基本上分为两个方向。一、利用数字化手段升级自身业务模式和风险管理模式,即在获客营销、风险管理、资金资产和内部人员管理等多方面植入科技信息能力,降低运营成本,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和服务效能。这部分主要是开展有小微客户群业务和汽车金融、工程机械类业务的融资租赁企业。二、抓住5G、区块链等新技术的产业风口,在新兴的细分市场寻找业务机会,实现业务转型升级。



二、融资租赁产业数字生态构建     


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为产业数字生态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性的变革。一方面覆盖面广,通过物联网实现万物互联,实体经济基本面整体得到提升并受益;二是产业要素变革,从有形有限的产业资源到巨量交融的产业大数据,其中蕴藏的能量远超想象和当前预期。在数据交互重组驱动的产业世界中,每家企业都将成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通过传统产业和科技产业的融合,推动实体产业以及融资租赁产业的供给侧和需求侧流程的数据形成和在线,互联上下游客户和左右的伙伴企业、智慧决策,对产业生态的全要素数字化升级,从而实现产业降成本提效率、提升用户体验、增加产业收入和利润

每一个行业都值得重新把它数字化一遍、结构化一遍,甚至流程要素的每一步都可以在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量子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融资租赁业作为渗透在实体产业和金融产业中的业态,可以在产业数字化的浪潮中首先分享变革的红利

(一)需求侧和供给侧分析

产业数字化从需求侧到供给侧的分析和升级开始,融资租赁业也不例外。今天人口红利在消退,以前和人力资源相比性价比不高的信息化系统、数字化设备变得越来越有价值。产业数字化挖掘新应用场景、新业务模式以及新的盈利增长点。

1、需求侧分析

中国正处于经济增长模式的新旧转换,由高速向质量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产业数字化已经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需求在哪里,需求侧结构变化就在哪里。对于融资租赁业来说,固定资产、以及附属在固定资产上的无形资产、知识产权的需求结构变化就是需求侧的变化,固定资产制造的数字化升级是需求侧变化的重要部分

2、供给侧分析

包括融资租赁在内的传统金融业虽然拥有资金资源,拥有业务的专业性及多年沉淀的线下数据,由于行业以人工为主的运营模式的局限,信用体系对传统产业的思维固化,难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这是源于融资租赁资金端供给侧的变化

相对于融资租赁客户来说,融资租赁企业是供给侧。传统融资租赁企业的业务模式以人工服务为主,在获客、营销方面存在效率不高,尽调成本高,风险管理效率不高、有效性低,资产处置能力弱等短板。

融资租赁业数字化是传统融资租赁业转型升级焕发新生产力的机遇。

(二)产业数字化是点阵、模块与平台的融合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技术、边缘计算等新技术纷至沓来,表现为万物互联,出现产业数字化的时代发展需求。产业数字化是产业数字生态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产业由企业构成,企业是市场的单元。企业之间的线下交易和信息沟通是传统产业内部和市场的常规交流方式。传统产业和数字科技的结合可以改造任何产业,具备颠覆性升级功能。制造产业数字化成为智慧制造;从订单、决策、设计、原材料采购、制造、品质管控、物流全流程智能化。这就是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制造4.0对制造业升级的要求 

产业数字化通过企业流程和结构数字化形成点阵,这些点阵作为数字化单元构成数字化模块,企业模块内系统化、结构化、在线化、数据化会产生很多的创新点,这类创新点就是未来企业高效率低成本的提升点。模块与模块通过统一的数字接口标准进行对接,模块与平台对接形成新的场景,数字生态由各种不同的场景组成。

产业数字化的主要内容包括要素、过程和产出的数字化。融资租赁业的主要内容在于固定资产和资金要素数字化、业务流程和风险管理流程数字化、包含租赁物和交易结构在内的租赁产品的数字化。这里有融资租赁企业内部各个信息系统点阵,有融资租赁企业模块,也有融资租赁企业对接的各种平台和参与的各种场景。

(三)融资租赁产业流程数字化

1、资产在建过程数字化

融资租赁资产包含两部分有机组成:实物资产和合同资产。融资租赁实物资产的形成主要在工业,在制造业。制造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论人类社会发展到哪个阶段,产业形态如何变化和展现,制造这一人类活动始终存在。

当今时代,新一代技术发展迅猛,推动制造模式创新和制造系统的不断发展。精益生产(LP)、敏捷制造系统(AMS)、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协同制造(HM)、网络合作制造(NCM)、可重构制造系统(RCMS)、自组织生产系统(SOPS)、大批量定制化生产(MCP)、分散网络化生产系统(DNPS)、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经过约30年的发展,为智能制造,为制造业数字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制造产业中形成了很多分布在流程中的数字点阵。制造业数字化可以解决制造系统信息孤岛的问题。

制造企业制造系统内各种设备和硬件数字化,业务流程、品质管控流程、运行过程纳入制造系统,进行数字化并贯穿于全生命周期,互通互联才能完成制造业的数字化,实现制造业人的智能和知识、软件、硬件三者相互融合。

制造业数字化对融资租赁数字化的有利支撑在于精准获客、定制化生产、生产进度和品质管控透明、物流仓储可实时跟踪。上述好处对于客户获取和精准识别、PDP融资,对于实物资产交付前后的风险管理,以及租期资产管理的技术管理和资产价值评估无疑是高效率低风险成本。

2、资产交易数字化

(1)新资产交易数字化

正如所说的租赁资产包含有机组成的两部分,实物资产和合同资产。新资产交易也可以分为合同的形成、生效和实物资产的交付。

租赁合同的数字化不仅仅可以解决最基础的数字存储和灾备,还可以在租期实现对租赁合同条款的实时系统管理,大大提高合同执行的效率,降低合同执行过程中的风险。

实物资产交付的数字化管理可以降低交付时的风险和大幅提高付款的速度,特别对于跨境实物资产交付、跨时差实物资产交付。实物资产的数字化大大提升出仓运输、报关和商检、验收的效率。

(2)二手资产交易数字化

融资租赁业的二手资产交易主要部分是资产包交易,还有就是二手实物资产处置交易。资产包交易同时交易合同资产和实物资产。数字化的资产包使得交易更便捷,交易透明和资产包信息追溯性强,安全性更好,交易双方的信用成本低。

对于二手实物资产处置交易,由于从制造开始,从实物资产形成开始就以数字化方式存在,而且实物资产的使用和维护也处在数字生态内,二手实物资产更具信息透明性和历史可追溯,同样可以实现低信用成本的交易,交易时间成本也降低。

(3)资产退出数字化

如果二手实物资产交易后退出融资租赁生命周期,数字化的实物资产的信息透明性和历史可追溯性不仅仅使得实物资产在低信用成本和交易时间成本中完成交易,在后续的使用或者拆解为零部件出售,对残值的保值更加到位,使得二手实物资产的保值性更好。

3、资产管理数字化

融资租赁资产管理顾名思义需要管理实物资产和合同资产。资产管理数字化意味着实物资产和合同资产全程数字化管理。

(1)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不等同档案管理。合同管理数字化对于按时足额回收租金,计算和确认迟付利息效率非常高。合同管理数字化可以实现对于预付款、多笔进度款和尾款支付的执行提醒和发出通知,对于合同条款中的阈值何时被触发进行系统管理,对于合同中的选择条款进行管理,对于罚息、调息和租金何时进行重新计算自动实现管理,对于合同何时何条件下需要签署补充协议或者终止合同实现系统管理,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和降低差错率。

合同制定过程中通常需要律师和会计师的服务,合同管理数字化对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也会在合同条款设置等方面提出数字化服务的要求。

(2)技术管理

融资租赁的技术管理需要管理租赁物的物理状态和性能,管理租赁合同中的技术条款。租赁物的物理状态和性能直接影响到租赁物的价值。包括物联网、5G等新技术在内的技术管理数字化应用便于监测和描述租赁物的定位、物理状态和性能,能够在资产价值评估时提高评估效率,甚至可以更短时间、更高频率实现租赁物资产价值评估和价值变化监测,更有利于决策资产交易的时点。技术管理数字化可以在资产交易阶段便捷交流租赁物的信息,有利于缩短资产交易对于租赁物的判读和价值评估时间。

技术管理采购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的服务时,必然把服务的质量体系延伸到第三方机构,包括数字化信息的采集,传输和技术文件的共享,对共有云数据的约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价值管理

价值管理是融资租赁资产管理的核心,融资租赁资产价值数字化管理代表着资产管理数字化。价值管理数字化是融资租赁企业建立自有的价值评估模型的基础。融资租赁的资产交易和资产持有基于对租赁物价值的评估和把握,租赁资产价值管理数字化不仅仅是价值评估的数字化,也不只是价值数据的数字存储,而是基于租赁资产价值变化曲线的分析、判读和对资产交易的决策辅助。要实现通过价值管理来管理租赁资产,价值管理数字化是必然的选择。

融资租赁企业的价值管理数字模块与第三方资产价值评估机构通过数字接口完成价值数据的推送,可以使得外部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的导入,大大丰富价值评估模型的数据来源,有利于评估数据对市场价值的逼近。

(4)保险管理

融资租赁的保险管理需要管理租赁合同中的保险条款,可能还需要管理出租人保险。保险管理数字化更好实现保险到期续约提醒和保证保险持续、足额和有效,更好实现监测保险出险触发和保险效力终止和中止的情况发生。

保险管理数字化对于为融资租赁企业提供保险服务的保险中介公司、保险公司、出口保险公司的保单、保险凭证和承诺函同样会提出数字化的要求。

(5)权属管理

融资租赁有别于其他金融业态的是出租人对租赁物具有所有权,而不仅仅是债权。因此融资租赁企业对租赁物的所有权需要管理,特别是对于飞机、船舶和车辆这类权属登记确权的租赁物。权属管理数字化可以在企业内部数字化管理上实现,对外需要法定登记机构数字化的配合。

4、资金管理数字化

银行业、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是数字化程度比较高的行业。融资租赁企业的资本金和融资资金主要和银行、债券市场、同业拆借市场、交易所、保交所和资本市场关联。融资租赁企业的资金主要通过财务管理系统和资金管理系统在银行账户上进行管理。资金管理数字化可以实现融资、资金投放、头寸管理、资金期限和币种错配管理、利率和汇率管理,从而实现企业资金池结构化管理,而且可以很好统筹管理资产、资金和负债。

5、风险管理数字化

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管理贯穿到经营的全过程,风险管理和租赁业务两条管理线交叉换手,确保融资租赁企业的整体风险可控。融资租赁业及关联产业的数字化,物联网、区块链、5G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风险预测、风险监控、风险防范和风险化解的手段更加多元化,能够以全新的风险管理方式进行,风险管理能力更强,为防范信用风险设置的要求更宽松,融资租赁企业获客能力更强,风险管理成本更低。



三、行业监管数字化     


融资租赁业数字生态的建立,为监管沙盒的运用,为行业监管提供了宽松但易于达成的监管环境,对行业的反洗钱(KYC)、资金流向真实性、资金流与货物流的匹配、以及防非法吸纳公众存款等法定监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但是对监管来说,融资租赁业数字生态的建立对制度设计、风险防范等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金融业态之一的融资租赁业事关大额资金流向和资金渠道,对国家金融安全能够产生相当的影响。融资租赁业数字生态可能衍生出技术、业务、网络、数据等新的风险,监管也要加快数字化步伐,跟上产业升级换代脚步,既要鼓励也要规范,需要引导创新,提升对监管在专业性、统一性和穿透性方面的要求。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统筹监管金融基础设施工作方案》,加强对国家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与建设规划,以适应金融产业数字化所带来的变化,为包括融资租赁在内的所有金融业态的未来发展创造适宜、规范的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