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湾区、金融起航——高管访谈之南沙金融工作局(廖晓生)

中国融资租赁高管访谈活动由中国融资租赁(西湖)论坛主办,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研究院)融资租赁研究中心、融资租赁西湖论坛(南沙)研究院承办,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提供学术支持,旨在提升融资租赁行业影响力,帮助融资租赁行业人员洞悉专家、高管鲜明观点,深入了解行业创新业务模式与发展趋势,为融资租赁公司提供指导和规划参考。


近日,广州南沙开发区金融工作局(以下简称“南沙金融工作局”)局长廖晓生先生接受了中国融资租赁(西湖)论坛专访。廖晓生先生在本次访谈中介绍了广州南沙金融产业发展现状,并重点对南沙飞机租赁行业发展与创新实践进行分享。


1、请问南沙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廖晓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将南沙区定位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要求携手港澳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创新发展示范区、金融服务重要平台和优质生活圈。近期国务院印发《关于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在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等多重战略叠加的基础上,又赋予南沙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建设大湾区国际航运、金融和科技创新功能承载区的历史使命。


  2、请问南沙金融业发展现状如何?


  廖晓生:南沙自贸区挂牌以来,金融业从零起步、迅猛发展。金融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不到1亿元发展到去年底超过了171亿元,占GDP的比重从0.01%上升至8.27%;金融业纳税额连续多年快速增长,这两项指标均排名全区行业前5。南沙已集聚银行、证券、保险、消费金融、融资租赁、私募基金等23种细分金融类企业累计超6670家,近七年增长54倍,其中持牌法人金融机构15家,占全市1/4;融资租赁企业2209家,占全国20%。金融业已跻身南沙五大重点产业之一。


  围绕南沙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航运物流、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的实体产业发展需求,我们重点发展特色金融产业。在特色金融服务体系发展方面,跨境金融、航运金融、绿色金融、金融科技、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股权投资、期货交易等八大特色金融服务体系逐步完善。跨境金融方面,开展了自由贸易账户、跨境双向人民币融资、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等跨境金融先行先试政策,累计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超5400亿元,开设FT账户5800多户、向企业发放FT项下贷款人民币761.88亿元,开立FT项下涉外信用证57笔合计18116.66万美元。今年初,南沙作为全国四个试点地区之一开展了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外汇管理试点。航运金融方面,打造华南地区最大的船舶资产交易服务平台,累计完成船舶交易4908艘,交易额185.7亿元;珠江航运指数体系被纳入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价格统计报表制度;落地全国首个线上航运保险要素交易平台,提供风险保障金额约222亿元。绿色金融方面,落地全国首家气候投融资特色银行支行、首个碳中和融资租赁服务平台等创新机构;成功发行全国首支公募碳中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首单绿色债券等创新业务;积极争取气候投融资试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金融科技方面,建设全国首个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平台;挂牌成立广州首个国家金融+产业创新中心;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广州基地金融科技研究中心挂牌落地,区内企业巨杉科技、同盾科技、暗物智能、中科汇智等入选了人总行金融科技沙盒监管、广东省供应链金融的试点项目。融资租赁方面,全行业累计合同额近5000亿元,业务范围涉及飞机、船舶、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类别,已发展成为全国融资租赁第三极、华南地区最大的飞机租赁船舶集聚区。商业保理方面,累计落户商业保理企业625家,占全省70%(不含深圳地区),吸引了中铁建、中铁、立白集团等央企、上市公司设立大型商业保理企业;落地了全国首单央企供应链应付账款资产支持票据(ABN)业务。发放的保理融资款本金余额累计超304亿元。股权投资方面,累计落户私募基金1680家,约占全市1/5,落地三大省级政策性基金;管理的资金规模超2000亿元,引导投资区内40多个项目,共计投资超170亿元。期货交易方面,累计落户期货业机构9家,包括全国首家全外资期货公司摩根大通期货,全国前十的华泰期货;广州期货交易所挂牌成立,正积极推进首个创新性品种尽快落地。


  3、请问在重大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南沙有哪些成果?


  廖晓生:在重大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南沙明珠金融创新集聚区、广州期货交易所、高端国际金融智库等重点平台建设初具成效。南沙明珠金融创新集聚区建设,被纳入广州金融功能重点布局版图之一,已吸引金融科技、投资平台、社会组织、私募基金、商业保理类等大批金融企业入驻。广州期货交易所成功落户南沙,并正以广州期货交易所为契机,逐步完善期货产业生态链,规划打造期货产业园,积极推动期现联动,助力建设风险管理中心。推动汇丰全球培训中心、国际人才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加强与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等高端金融智库的交流合作,打造金融人才汇聚新高地。国际金融论坛(IFF)已落户南沙,IFF全球年会已在广州连续举办五届,IFF永久会址正在加快建设,将于明年建设完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已在南沙落地华南地区运营主体,将深入开展高端金融峰会、金融人才教育等合作。CNBC全球科技大会、大湾区科学论坛等重大行业交流平台,促进了南沙与境内外地区的金融信息互通、共同探讨进一步创新合作,向世界金融发展传播南沙声音。组建了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委会金融合作专项工作组,为粤港金融合作、政策试点争取等建立良好沟通渠道,目前正在联合香港地区专家共同研究推进飞机租赁、绿色金融、保险服务等领域互联互通工作。


  4、请问在金融创新试点方面,南沙有哪些改革创新实践?


  廖晓生:在金融创新试点经验方面,南沙近年来先后获批全国首批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自由贸易(FT)账户、国际航运保险税收优惠、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资等多项创新政策试点,并累计落地近80项金融创新案例或试点,特别是去年以来,南沙全年推动新增近30项金融改革创新成果,其中17项入选了广东自贸试验区六周年金融开放创新最佳案例、“广东金融创新奖”、人民银行公示的“广州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创新应用项目”、首批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数字金融创新案例等国家、省、市创新案例,有力彰显改革开放试验田引领作用。


  5、融资租赁业是南沙重点发展的特色金融产业,其中飞机租赁业尤为突出。请问南沙在飞机租赁领域的扶持政策和发展现状如何?


  廖晓生:李克强总理2015年1月视察南沙时,指示南沙要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围绕李克强总理的指示和广东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定位要求,南沙从2015年开始坚定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重点发展融资租赁等特色金融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产业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南沙先后印发《广州南沙促进融资租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南沙融资租赁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及《关于优化提升广州南沙新区(自贸区)“1+1+10”产业政策体系文件之金融服务业发展扶持办法的实施细则》等政策,对飞机融资租赁企业给予全方位支持奖励,大力推动南沙飞机租赁集聚发展。南沙“1+1+10+N”产业政策实施以来,已累计投入超150亿元支持企业和人才落地发展。近期南沙又推出更有竞争力的“四链”融合政策体系,未来五年预计将投入200亿元,真金白银助力企业发展。


二是飞机租赁业务加速集聚。南沙自贸区仅用三年时间实现租赁民用飞机破百架,增速领跑全国。目前南航国际租赁、南航南沙租赁、天合国际租赁等大型专业航空租赁企业总部已落户南沙,交银金租、昆仑金租、浦银金租、中航租赁等大型租赁公司在南沙开展飞机租赁业务,并已向南方航空、东方航空、印尼狮航、俄罗斯航空、阿联酋航空和卡塔尔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提供租赁服务。


三是发展飞机租赁全产业链。2018年开始,广州南沙从新飞机租赁业务延伸至二手飞机资产处置业务,同时,保税业务种类从飞机整机租赁拓展到航空器拆解,航空器改装,维修、供应适航航空器及零部件,航空材料回收等业务,推动航空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


四是业务创新不断取得突破。南沙飞机租赁企业不断创新各种业务模式,先后落地全国首单资产包跨境转让、全国首单二手飞机混合资产包跨境租赁交易、大湾区首个“香港+保税港区”飞机跨境转租赁项目、广东自贸区首单离岸租赁等多项业务创新。同时,建立海关、税务、外管等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构建协调会商平台,及时解决飞机租赁企业存在问题。


  特别感谢南沙金融工作局廖晓生局长对于本次访谈的大力支持,为行业人员分享了宝贵的成功经验和创新思维。西湖论坛将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分月开展租赁行业优秀高管访谈工作,感谢大家的关注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