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风采 | 砥砺七载再出发 南沙自贸片区年度十大创新成果震撼发布!


4月21日

在南沙自贸片区挂牌七周年之际

南沙举行

年度创新成果专题发布会

制度创新表彰活动


发布一年来南沙自贸片区取得的十大创新成果,牢牢把握下一阶段国家、省赋予的新定位、新要求,砥砺再出发,以全面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为契机,培育国际经济竞争新优势,推动重点领域改革突破。


营商营智环境建设齐头并进

港澳专业人才加速融入


小南了解到,一年来,南沙营商环境改革不断深化,在创新搭建营商环境改革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实行了与专业机构共同成立调研组,建立起营商环境观察员机制,与智库机构共建营商环境专家委员会,与社科院共建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基地,成立全国首个营商环境国际交流促进平台等一系列举措,通过创新探索营商环境全过程闭环跟踪监测模式和前沿问题研究解决机制,加快建设营商环境重大交流实践平台,探索构建优化营商环境社会多元主体共商、共建、共治的长效机制。

南沙在全国率先提出“营智环境”概念后,为解决人才服务环境缺乏标准化评价体系的难题,打造更加有利于人才自由成长、人才顺畅流动、人才价值实现、人才智力资本增值的人才发展环境,首创“1+3”营智环境评价体系,实现了国内人才发展环境评价体系从“0”到“1”的突破,为南沙和其他地区准确把握本地人才发展环境状况、构建更优的人才发展生态提供了有效的评价工具,为加快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提供有力支撑。


为进一步便利港澳专业人才在南沙从业执业,南沙用足用好建筑、交通工程专业高级及以下职称评审权,创新建立港澳人才职称评价“1+3+4”体制,即“1个办法”“3个标准条件”“4个专业对应列表”,明确了建筑、交通工程专业职称评价的申报条件,建立起港澳专业人才申报职称评价制度,更全面、公平、公正地评定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方便港澳职称申报人准确选定专业申报方向。


同时依托全国首个粤港澳大湾区职称和职业资格业务一站式服务平台,为专业人才提供一对一、全流程、个性化服务,畅通港澳专业人才申报内地职称渠道,进一步推进港澳人才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跨境电商和绿色金融迸发活力

投资贸易便利化再创“南沙样板”


2021年,

南沙跨境电商产业蓬勃发展,

全年跨境电商进出口值约360亿元,

同比增长70%。


为解决跨境电商出口退货渠道不畅问题,使跨境电商商品“出得去”“退得回”,南沙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在全国首创物流畅通、通关便捷、监管有效的“跨境电商出口退货海关监管新模式”,构建跨境电商退货便捷链条,顺畅出口退货信息对接,全面梳理监管流程,实施“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措施,支持退货商品与保税存储货物同仓存储,实现不同贸易性质货物“合包”配送、集柜运输,使南沙在全国率先打通跨境电商出口退货便捷通道,加快融合出口电商物流和保税物流,高效盘活电商企业仓储资源,有力促进跨境电商产业链发展,推动南沙跨境电商枢纽港建设。



案例:跨境电商商品出口退货后还能“再出去”

4月20日,在南沙综合保税区企业仓库内,数千件因尺码选购不匹配等原因退货的出口跨境电商服饰重新理货上线,在跨境电商商品平台被不同区域的海外消费者重新选购后,这些出口退货商品和新售商品一起“合包”同柜发往广州白云机场,随后发运北美、欧洲、中东等地区的多个国家。

“此前,为满足消费者退货需求,经销方需要在香港、中东、欧洲、美洲等地设置海外退货仓,支付高昂的人工、仓租、管理成本,而且分散处置经常造成物流滞后。”广州市品成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继芳介绍,在海关监管服务的新模式下,跨境电商企业可以根据实际订单将跨境电商出口包裹与退货包裹进“合包”配送,每年节省大量物流成本和在海外设仓的仓储及管理费用。

为解决跨境电商商品“出得去”而“退不回”和“退回了”却“卖不掉”的问题,广州海关推进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研究打造跨境电商出口退货“一站式”监管服务模式,允许企业将境外满足二次销售条件的出口电商退货商品退回南沙综合保税区,在综保区仓库内一站式完成拆包、分拣、上架、存储、复出口等业务,解决跨境电商出口退货的难点、痛点。

这一自贸试验区创新制度有效解决了以往企业需要异地存储费用高、多次打包配送人工高的难题,在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同时让跨境电商出口商品“出得去、退得回”还能“再出去”,物流周转效率进一步提升,企业综合运营成本进一步降低。目前,多家跨境电商企业落户南沙自贸片区,并在南沙综合保税区建立全球退货集散复销中心。

据统计,2022年第一季度南沙跨境电商出口退货项目申报一线退货入区进境备案清单票数超1200票,退货货值超3000万美元,“合包”复出口包裹近900万个。


在国家“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南沙打造绿色金融服务生态城市发展示范样本,率先推出多项绿色金融创新成果,构建以绿色金融标准为引领的政策体系和“交易、融资、研学”三位一体绿色服务体系,创新“低碳”业务融资渠道,落地全国首家气候投融资特色银行支行首个绿色融资租赁线上平台首个碳中和融资租赁服务平台等创新机构,开展全国首支公募碳中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全国首单银行间市场类REITs和能源行业类REITs、深交所首单碳中和汽车租赁ABS等创新业务。

同时依托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建立起与港澳常态化绿色金融合作机制,推动大湾区绿色金融标准互认,与港澳共建大湾区碳排放权质押融资、生态补偿机制。


行政审批和法治建设精准发力

全链条税收服务助推新业态发展


在前期的一系列成果上,南沙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升级打造“交地即开工5.0”模式,通过推行“工业厂房仓储项目一站式审批”“承诺验收”“对满足使用功能单位工程开展单独竣工验收”“建筑施工阶段免于办理环评”“扩大告知承诺制范围”等一系列举措,实现社会投资建设项目报批报建更快捷、更便利、更高效,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更优的营商环境。




案例:南沙“交地即开工”迈入5.0时代

4月21日,位于横沥工业园的“年产100万吨淀粉糖系列产品工程项目”根据“交地即开工”5.0实施方案,以承诺验收的方式对主体工程先行使用

“现在南沙以承诺验收的方式让我们先行使用,比我们预期投产的时间差不多快了两个多月,我为南沙点赞!” 项目负责人、广州双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正康告诉记者,南沙出台的“交地即开工”5.0政策给企业节省经济成本700万元以上。


记者了解到,近日,南沙对外发布了《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工程建设项目“交地即开工”(5.0)实施方案》,标志着南沙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交地即开工”正式迈入了5.0时代。


“交地即开工”5.0方案是南沙在全国率先实现“交地即开工”的基础上,以广州市作为营商环境首批创新试点城市为契机,聚焦企业报批报建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充分发挥自贸区可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共创新推出“四推行一扩大一优化”等6项改革举措,既有促进项目早开工的措施,也有保障项目快建设的举措,还有推进项目早投产的政策,对项目从落地到投产进行全程护航。


同时,南沙针对涉及不动产交易、税务办理、电水气报装等群众办事的高频业务,全方位构建“一件事”极简审批服务体系,实施100项“一件事”改革主题服务,实现一网通办等,通过打破部门与领域的壁垒,重塑服务矩阵,并联办理同主题事项,构建了“一次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结”闭环,破解了群众办事需要进多扇门、排多回队、上多张网、报多次材料的难题。


法治建设方面


为进一步满足中小投资者和未成年人两个重要群体的法律保障需求,分别构建了多维协同的全过程保护机制。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分别建立了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家法治联合体、中小投资者涉外法律服务机制和省以下中小投资者保护宣传机制,有力保障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为提升未成年人权益综合保护效果,破解未成年人保护力量分散、融合度不足难题,南沙自贸片区检察院联合行政职能部门和社会力量,实行引入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未保专员”制度、构建社会支持体系、打造“沙鸥”普法品牌等举措,形成集“司法办案、公益诉讼、综合救助、法治宣传、家庭教育指导”于一体的多维协同融合未成年人保护机制,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保护的三位一体大格局。


税收服务方面


南沙针对新经济新业态,创新打造全链条式税收管理服务机制,通过建立项目准入联席制度,从源头打造专属服务,率先实行税收不确定事项报告制度,营造可预期的税收营商环境,建立减税退税快享制度、税费快办精办服务制度和涉税风险“智慧共控”,助力新经济新业态充分享受税收红利,实现规范健康发展。


南沙自贸片区2021-2022十大创新成果清单



成果一:构建营商环境多元主体共商共建共治长效机制


成果二:全国首创“1+3”营智环境评价体系


成果三:创新跨境电商出口退货“一站式”海关监管服务模式


成果四:全国首创港澳工程专业人才职称评价标准体系


成果五:建立多维协同融合未成年人保护机制


成果六:新经济新业态全链条税收管理服务机制


成果七:“工业厂房仓储项目一站式审批”+“承诺验收”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再提速


成果八:全方位构建“一件事”极简审批服务体系


成果九:打造绿色金融服务生态城市发展示范样本


成果十:全国首创保护中小投资者全过程法律服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