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2020年9月,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十四五”规划已将“双碳”列为国家发展重大战略。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出系统谋划和要求,绿色发展成为必然。实现“双碳”目标,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同年国家出台新基建政策,强调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以高科技为特征的新基建,是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引擎。
面对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融资租赁公司如何转型、调整资产投向?租赁产业如何融入到两个大循环市场的产业链中,如何寻找新发展机遇?在上海举办的转型与破局:探索新发展格局下融资租赁高质量发展之路——中国融资租赁(西湖)论坛2021主题峰会上,成渝公司执行董事、成渝租赁董事长贺竹磬受邀在会上发表了《融资租赁基建类业务转型升级策略》的主题演讲。本文是对演讲内容的归纳与总结。
一、
融资租赁产业发展形势和整个经济形势发展相对应,从快速发展进入盘整期,在降杠杆、防风险、严监管、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急需转型调整
融资租赁公司从2012年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公司数量及资产余额快速增长,但从2018年国家“防风险、降杠杆”政策出台后,增长势头放缓,受2020年以来疫情影响,经济下行,企业坏账率的不断增长,融资租赁发展受到抑制,开始出现一定的下滑,租赁资产总额去年首次下降了2.3%,厂商系、第三方系、政府平台类租赁公司,总资产规模增长速度近三年都在下降,融资租赁行业逐渐进入一个盘整期,需要考虑新的发展模式。
2018年防风险政策出台后,国家加强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管理。融资租赁被划入银保监会管理后,基本上参照银行的监管思路,从租赁物合规、集中度管理,资金筹措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涉及基建类的投融资做了很多限制。一是租赁物的合规性问题,公益性基础设施租赁物有可能越政府的红线,基建类大部分租赁物的产权都是国家所有,也与租赁物保值增值及创造价值的要求不相符,所以基建类业务租赁物面临合规性问题。二是集中度指标问题,监管办法给了三年宽限期,后年就到期,需要租赁公司达标,很多企业都会有一个或两个指标超标,这些企业就面临调整资产结构的问题。融资租赁在统一监管后,租赁公司必然要求改变“类金融”的商业模式,做真租赁。
我国融资租赁快速增长起始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大量融资租赁公司的资产布局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尽管43号文出台后,控制地方政府表外融资,但融资租赁由于其灵活性,不受监管(商务部门并未监管),成为地方平台融资的重要力量,随着房地产“三道红线”,房产税试点政策,地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不少一线二线城市近期出现了土地流拍的情况,土地流拍导致地方土地财政收入逆转,也使地方平台融资功能逐步丧失。2021年6月,将国有土地出让收入等四项政府非税收入划转税务部门征收,尽管地方政府收入总额不受影响,但税的收支有着更为严格的程序,土地出让金不再是地方政府的“体系外”灵活使用,通过土地划入平台公司融资,地方政府统筹使用政府性基金等原有的模式不再畅行无阻,对地方政府平台运作带来深远影响。政策环境的变化,完全以房地产或者以平台公司为主的租赁公司业务在慢慢收缩,这些租赁公司就需要新的业务,需要转型调整。
我国融资租赁行业“融资”功能远远大于“融物”功能,基建融资租赁业务多数是售后回租,本质上都是信用贷款,主要是靠吃利差,商业模式单一,风险防控手段虚化。租赁物主要是合规要求,缺乏流通性,也无法保值,并不能抵御融资风险。过去几年公开市场上出现债务违约的主要是民营企业,到2019年,国有平台融资出险很多,到今年有些大型国有3A企业也出现了流动性问题,大型企业融资租赁项目出险后,融资租赁公司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被动的接受债务调整或企业重整。这样的融资租赁是不可持续的。以基建为主的融资租赁公司,必然需要思考除利差外的商业业态,考虑业务领域延伸及商业模式升级。
二、
做好传统基建,拓展新基建,积极介入双碳领域是平台类租赁公司转型升级的方向
基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一直以来扮演着稳定器作用,未来基建业务仍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尤其在经济下行周期,融资租赁拓展传统基建仍有较好的机会。传统基建业务具有以下优势:一是业务体量比较大,融资规模大。二是基建有财政资金补助,融资租赁回款有一定保障,融资租赁项目终极风险小。三是基建业务收益较低,周期性明显,融资租赁可以在不同周期设计不同的交易结构。四是基建类业务中,国有企业和平台公司为主,相比较而言,经营规范,是融资租赁理想客户。五是基建类业务收益差别不大,收益和风险成正比,如果做政府的公益性项目风险较低,但是收益也比较低,如果做特许经营项目,收益高,风险也相对更高。六是基建类客户资产质量相对高,租赁公司便于去银行融资,租赁公司做的传统基建类业务都需要银行最终来融资,通过银行保理,融资租赁资产得以流转。
双碳”经济,新能源是未来几十年的主基调,融资租赁必将参与其中。
新基建是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引擎,基建类融资租赁公司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0年,国家出台了新基建政策,强调要扩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这为基建类融资租赁企业带来了转型发展的大好机遇。新基建作为科技与基建的高度融合,具备独特的数字化、智能化和高速化系统的特点。它包括七大产业: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领域中共同的特点,区别与传统基建,就是设备投资的比重普遍超过50%,是理想的融资租赁标的物,通过直租的模式,可以适应新基建行业的需要,也可实现融资租赁转型升级。新基建市场空间大,正处于高速增长周期,包括充电桩、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的增长速度比较快。而且产业边界明晰、盈利模式清晰,是融资租赁理想的市场选择。
三、
新基建以数据中心为例,新基建业务拓展应重点关注客户、区域、项目前景、风险、企业主体等各方面,方可有效推进项目落地。
融资租赁产业从快速发展进入到盘整期,在经济转型升级、降杠杆、严监管、防风险的大背景下,需要找准方向、转型调整,在做好传统基建类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展新基建,参与双碳、新能源领域,是平台公司转型升级的理想选择;在新基建业务拓展上,应重点关注客户、区域、项目前景、风险、企业主体、方案及价格等各方面。新基建业务尤其是数据中心已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其商业模式已成熟,融资租赁可以大胆介入。只要融资租赁公司根据经济形势及改革方向,不断尝试,不断突破,一定会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转型升级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