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松成:经济下行压力下的宏观调控政策

2021年10月28日,中国融资租赁(西湖)论坛2021主题峰会在上海陆家嘴成功举办。本次峰会由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研究院)主办,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融工作局指导,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研究院)融资租赁研究中心、融资租赁西湖论坛(南沙)研究院承办。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盛松成出席峰会并做主旨演讲,分享的主题是“经济下行压力下的宏观调控政策”。以下是盛松成先生主题发言内容精选,如有不足,敬请谅解。

一、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


  三季度我国GDP增速跌破5%,1-9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397827亿元,同比增长7.3%,两年平均增长3.8%,增速远低于往年同期水平。其中,房地产投资逐月回落。


  关于消费,1-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057亿元,同比增长16.4%,两年平均增长3.8%。除疫情因素外,居民收入制约消费恢复。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两年平均增长5.1%。央行调查问卷显示,三季度居民收入感受指数、收入信心指数均较上季下降。


  关于进出口,1-9月,我国出口15.55万亿元,同比增长22.7%;进口12.78万亿元,同比增长22.6%;贸易顺差2.77万亿元,同比增加23.7%。但9月制造业PMI已落入收缩区间,其细分指数显示新出口订单已连续6个月下降;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3.1%。


二、警惕房企债务风险扩大


(一)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


  去年12月31日发布了《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房地产业贷款集中度管理”政策中影响最大的是居民购房按揭贷款,不仅降低居民部门的杠杆率,更主要的是从需求端“稳房价”。上半年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同比增速及房地产贷款余额在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余额中占比较一季度末均有下降。该政策的长期意义在于限制了房地产行业对信贷资源的挤占,并实际上设置了房地产对全社会资源的占有上限。


(二)坚持正确的调控方向,保持适度的调控节奏和力度


  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基调和方向是正确的。当前出现的房企资金链问题反映的不是政策方向问题,而是政策实施的强度、节奏以及政策叠加的影响。应避免房地产市场风险蔓延,波及土地市场、地方财政及相关产业,造成更大的经济下行压力。10月20日,刘鹤副总理在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的书面致辞中指出,目前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个别问题,但风险总体可控,合理的资金需求正在得到满足,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整体态势不会改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指出,金融部门将积极配合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地方政府坚定地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明年人民币汇率可能面临贬值压力


(一)目前我国资本流入较多


  首先,去年下半年至今,人民币兑美元已升值愈8%。10月19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突破6.4,报收6.3998,目前基本维持在这一水平。这与资金持续流入、近期美元指数回调、我国贸易顺差扩大等因素有关。目前,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左右,美国则为1.6%左右。中美利差在去年高达2个百分点以上,当前缩窄至1.4个百分点。需要注意当前的大量资金流入很可能以后会大量流出。截至今年9月,境外机构已连续34个月增持人民币债券。在这种情况下,明年人民币汇率或面临贬值压力。随着美国经济恢复,美联储货币政策也将逐渐正常化,包括减少购债、停止购债和缩表,以及明年底以后的可能的升息。应高度重视由此带来的美国利率上行、美元升值和流动性回流美国对我国可能造成的冲击。


(二)美联储“一切以经济增长为重”可能取得成功


  我今年发过两篇有关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文章,第一篇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目标重心已发生实质性变化》,今年4月份在《经济参考报》发表,第二篇是8月份在经济学家圈发表的《美联储可能做了适合美国的货币政策抉择》。长期以来,美联储的两大货币政策目标是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一般是放在首位的。1980年3月,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高达14.8%。保罗·沃尔克(1979-1987年任美联储主席)为控制通胀,紧缩货币、提高利率,联邦基金利率一度达到19.96%(1980年4月)。加息致使通胀迅速下降,为里根时代经济繁荣打下基础。


  但是最近几年,我们观察到美联储货币政策目标的重心已经发生了转变,更加侧重于实现充分就业而非物价稳定。无论是拜登政府还是美联储,都“一切以经济增长为重”,达成了高度一致,体现了美国的国家意志。同时,美国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已深度捆绑。美联储持有美债余额的占比从2009年末的6.5%大幅上升至2020年末的17.0%,今年10月20日更上升至19.3%。为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2020年美联储持有新发美债比例达53%。


 四、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宜稳中趋松


  9月份主要金融数据不及预期,包括M1、M2等增速比市场预期低,尤其是M1和M2的“剪刀差”进一步扩大。9月末,M2同比增长8.3%,较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2.6个百分点;M1同比仅增长3.7%,分别较上月和上年同期回落0.5个和4.4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至10.0%,1-9月社融增量为24.75万亿元,同比少增了4.87万亿元。最近半年来,M1和M2增速的剪刀差不断扩大,9月末达到4.6个百分点,较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主要是M1增速回落较多,说明企业流动资金偏紧,实体经济活跃度下降。


五、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加快落实


  1-9月,全国累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4020亿元,同比增长16.3%;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9293亿元,同比增长2.3%。今年上半年财政收支状况与去年截然相反。客观原因是去年支出较多,而财政收入有所减少。我国经济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用投资,尤其是基建投资,来带拉动经济增长。但到目前为止,基建投资增速较低,这与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有关。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3.65万亿元,而1-7月,地方政府共计新增专项债13535亿元,仅为已下达债务限额的37.1%,而2019年和2020年同期则为80.0%和60.4%。


  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8月开始加速。8月当月发行了4085亿元,占全年限额的11.2%。9月发行了5230.7亿元,占全年限额的14.3%。而1-7月平均每月仅发行限额的5.3%。1-9月,已发行下达债务限额的65%。


  8月16日国常会提到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带动扩大有效投资。9月6日刘鹤副总理指出,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和服务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