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8日,中国融资租赁(西湖)论坛2021主题峰会在上海陆家嘴成功举办。本次峰会由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研究院)主办,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融工作局指导,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研究院)融资租赁研究中心、融资租赁西湖论坛(南沙)研究院承办。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出席峰会并做主旨演讲,分享的主题是“共同富裕与区域经济发展”。以下内容根据黄先海先生主题发言速记稿整理,未经本人审阅,如有不足,敬请谅解。
一、共同富裕的内涵与愿景
(一)共同富裕的内涵
共同富裕的内涵是“国强民共富”,指全体人民要共创共享美好生活,这是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的内涵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富裕,一是共享。先是强调富裕,全面提升发达水平,这是基础。后是缩小差距,促进共享。共同富裕的内涵有三个层次,一是收入问题,二是财富分配问题,三是公共服务均衡问题。共同富裕的具体目标细化为“四高”“四小”,“四高”分别指收入水平高、财富水平高、公共服务水平高、人的发展能力水平高。“四小”分别指收入差距小,财富差距小,公共服务差距小,人的发展能力差距小。
(二)共同富裕的愿景
共同富裕的愿景是富裕和共同。目前国家在推的共同富裕示范区或者共同富裕的大战略中,第一强调,守法经营和富有创新创业成效者要过上富足生活,勤劳的人一定要致富,创新的人一定要致富。第二强调,低人力资本水平或失能者及创新创业受挫者需要过上殷实而体面的生活。第三强调,各阶层生活水平都随着发展阶段提升而不断提高。第四强调,城乡区间人民生活水平差距保持在适度范围。
二、推动共同富裕的基本路径
(一)基本路径
第一个路径是提低、扩中、调高、打非,提高低收入阶层,扩大中产阶级或者中等收入阶层,调高收入,打击非法收入,这是共同富裕的具体的可行的路径。总体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群体,合理调节高收入群体,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的分配结构,这是理想的社会结构模式。
第二个个路径是初次分配、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
(二)关于路径的策略和实施方案
1、提低、扩中、调高、打非
第一,以壮大中等收入群体为主要突破口,共同富裕的最大抓手切入点是做好中等收入群体。国家提出中国中产阶级的倍增计划,15年之内中国的中产阶级要达到8亿,这是共同富裕中的核心战略之一。而在这其中,每年的大学毕业生、高水平的技术工人和农民工市民化三类人群最有可能率先达到中产阶级。
第二,提升与保障低收入群体。要变成中等阶层的人,或者要提高它的支付能力,最主要强调人力资本,学术语言叫做全民全生命周期人力资本提升战略,及实施教育分配制度,特别是要保障低收入阶层和贫困阶层子女从生命周期一开始获得良好的教育和认知能力。
第三,激励、调节、规范高收入群体。从内涵来讲,首先是激励,第二是调节,第三是规范。第四是引导。
2、初次分配、二次分配、三次分配协调推进
缩小人际收入差距,首先是初次分配。在初次分配中,传统意义政府不干预,主要靠企业自然主体主导。然而,现在提出政府要适度监管,工资集体协商。
再分配主要是靠税收,国家通过税收进行转移支付。税收是政府主导,特别强调三次分配,一些高收入群体通过慈善公益方式实现对于低收入群体的帮扶,主要是捐赠的形式。
三、推进共同富裕与区域协调发展
从区域层面来讲,最大是城乡差距,然后是中西部的差距及南北差距,即东北经济下滑非常明显,现在南北差距越来越突出。如何解决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及城乡差距,很大程度上将同一于以转移人口融入常住地为核心的高质量城镇化进行,特别是以人口的流动来破解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
(一)在高质量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中推动城乡共同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构建符合现代化基本规律的国土开发和人口分布格局,在这样的经济逻辑和思路下,国土空间规划和人口布局要调整。农村里也是如此,农民工市民化最初的原始积累来自于土地的使用权,如果农村的宅基地和房子没有产权证,房子不能转让,承包地经营权不能转让,原始积累缺乏,难以实现市民化。因此,需要一些制度性的架构。
(二)在人口充分流动中推动各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差距
从便利人口跨地区流动和融入入手,形成国土开发强度和人口承载量相匹配的空间格局,缩小区域间生活水平差距。针对大量对生态环境做出贡献的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也应加大,特别是基于绿色环境税收转移力度。此外,还需从实现生态环境要素等价交换入和改善转移支付、对口帮扶入手,保障相对落后地区人口的生活水平的同时,保障相对落后地区人口的生活水平。
最后,对区域的共同富裕强调对象不是营盘而是兵,不是偏僻的乡村做得非常发达,而是解决农民人本身,解决人问题,而不是地的问题。中国解决东西差距、南北差距、城乡差距需要有一些新思路和新政策。共同富裕宏大战略提出来之后,我们要集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找到有效途径扎实地推进,使中国真的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