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力士特色经营之道(何巍)--租赁高管系列访谈第十二期


9月3日上午,欧力士融资租赁(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巍先生接受了中国融资租赁(西湖)论坛研究员孙雨潇的专访。欧力士融资租赁(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何巍先生在本次访谈中详细的介绍了欧力士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业务布局领域。同时,分享自身在经营租赁、汽车产业等租赁领域成功的经验。


孙雨潇:请简单介绍下欧力士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是什么?


何巍:欧力士公司具备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集团是世界500强的全球性企业,涉及金融、投资、保险、地产、旅游、能源等众多领域;第二,欧力士是中国第一家租赁公司“东方租赁”的联合发起人,公司始终关注和信赖中国市场。欧力士租赁在中国的经营理念是结合集团公司的属性,抓住中国大好的发展时机,深耕中国市场,以融资租赁中小额直租产品为核心,深入行业,经营行业,结合科技手段做成一家有欧力士血统的特色的租赁公司。欧力士租赁的经营模式是以高标准的传统融资租赁中小额直租产品为核心,定标广大的中小实体企业,深耕熟悉的行业,结合集团的产品(包括:投融结合、经营租赁、产业运营等),布局全国发达和较发达区域和城市,采取有特色、可持续、高质量、抓利润的经营模式。


孙雨潇:目前欧力士在哪些领域有业务布局?这些领域分别存在哪些行业机会?


何巍:欧力士的业务布局从整体布局和局部布局两个角度出发。在整体布局方面,公司基于中国制造业的特色和欧力士历史积累,在汽车制造业、金属零部件加工产业、电子业、光学、纺织等传统制造业全国布局,在各大发达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属地化开展基于生产设备为标的物的直租业务。在局部布局方面,公司结合产业开展特定行业的业务,比如汽车、医疗、物流装备、OA设备等产业的经营租赁及其他行业特色业务。此类领域不仅需要专精人才,同时还需要做好全国的运营工作。


当前经济态势背景下,结合国内国际双循环、国家品牌计划、新基建、碳中和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布局,中国经济发展长远来看值得期待,各个行业充满机会。对于欧力士而言,中高端制造业转型、技术含量较高的电子、光学、芯片领域、消费品市场(国内内需为主)、第三产业(特别是非专业化向专业化转型的服务业)、清洁能源(细分市场)等领域将是公司关注的重点。但在机会面前,首先要提升公司的硬实力。在监管方向上来看,回归租赁本源、回归支持实体经济是主旋律。面对行业机会,公司要抓得住、抓得紧、抓得稳,同时需要自身对租赁本源的坚持和高超的经营能力。


孙雨潇:在当前融资租赁业务高度同质化竞争的格局下,经营租赁作为欧力士的特色领域,请何总介绍一下此类业务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是什么?


何巍:经营租赁作为欧力士租赁的特色领域,同时也是欧力士集团的主营业务之一。集团有着几十年的经营租赁经验,同时管理和租赁几万种产品。经营租赁需要的主要是对产业的判断力和决断力、物流能力、运营能力等。由此,欧力士在中国经营租赁的经营理念是借鉴集团经验,结合中国特色,把经营租赁产业精细化、产品多样化、团队专业化,让经营租赁产品成为欧力士租赁重要的利润来源和特色产品,持续发展壮大。经营模式方面,欧力士搭建相关产业专精人才团队,结合融资租赁版块积累的存量客户资源,让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既可分离、亦可融合,深耕细分市场,同时不断挖掘新的市场。未来结合并购、合资等方式发展规模,在中国走一条不可复制的欧力士经营租赁特色的经营之道。


孙雨潇:据了解,欧力士在汽车产业也有布局,在当前竞争格局下,欧力士是如何在竞争激烈的汽车领域定位细分市场的?


何巍:目前而言,虽然欧力士进入国内汽车产业时间较短,存量资产相对较少,但该产业将是公司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汽车金融领域竞争激烈,资方众多,如何找到细分市场,欧力士正在探索之中。公司前期搭建了专业的人才团队,结合信审资源,做了充足的市场走访、调研工作。同时,公司也借鉴了集团在全球其他国家开展汽车金融的相关经验。欧力士现阶段主要定位在B端市场,对于C端的个人购车部分,仍在积极探讨。对于C端现在的方向仍是在集中资源整合的背景下,联合优质B端客群,共同经营C端市场。


孙雨潇:您对目前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何巍:首先,融资租赁在中国的时间较短,制度尚未完善,投资者缺乏对融资租赁了解。相关部门和租赁公司仍需推进相关制度的完善,加强行业本身的宣传。第二,中国的融资租赁市场空间巨大,虽然业内已经有多家千亿级规模的租赁公司,但从资产结构来看,大型项目占比居多。对于中国民营经济体,融资租赁行业渗透较浅,研究和发展的空间广阔。在消费领域、服务业、农业、养殖业等,民营经济客户群缺乏系统性开发,租赁同业仍处在追求规模阶段。第三,融资租赁的监管方向正确,但方法还需要改善。坚持回归租赁本源,合规合法操作租赁项目,向实体经济靠拢,整体方向没错,但在方法上过于严苛。对注册的开放程度、对融资租赁产品的创新、对正常展业的租赁公司的检查等建议适当放宽;对空壳公司、不按照租赁准则操作的公司,则应该快速处置,建议差别处理。第四,无论金租还是商租,现阶段都已陷入价格战,体现了两点行业现状:一是融资租赁产品太单一,息差业务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融资成本上;二是租赁业界缺乏创新意识,大家都只顾着在一块已经做好的蛋糕上去拼抢,而没有去思考如何自己做自己的蛋糕。


最后,对已经在积极开展业务的租赁同行,建议关注自身发展。在多元化市场下,融资租赁公司应该积极探索更广阔的领域。同时,结合自身展业特点,进行更多更积极的尝试,给自己做蛋糕,让蛋糕多起来,自然就解决了蛋糕不够分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