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乔:服务大局 躬身入局 拥抱变局——结合航天金租内审实践探讨如何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事件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业务经营上均遇到不同程度的压力和挑战。正是这一年,航天科工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坚定产业转型发展方向,坚持回归租赁本源,强基固本、正本清源,通过实施一系列改革举措,厘清了难点堵点,夯实了管理基础,重塑了队伍作风,守住了风险防线,产业化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开启了二次创业新征程。


  面对新的形势,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如何挖掘、创造和发挥审计监督价值,助力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内审部门面前的新课题,考验着内审队伍的智慧和能力。


一、找准定位,服务大局


  面对瞬息万变的外界环境和波澜壮阔的内部变革,内部审计队伍首先要找准自身功能定位,于变化中坚守“不变”。在任何环境和形势下,内审部门的职责必然是立足监督、检查和评价,服务公司主业,服务公司大局,这就要求内审队伍时刻保持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围绕中心主业开展审计活动。


一是服务公司改革发展大局。近年来,针对公司业务、风险等个别关键岗位干部不积极作为,客观上阻碍公司良性发展的行为,内审部门对其履职情况开展专项调查,为公司人事决策提供支撑和参考。按照市场化原则实现人才的优胜劣汰,是公司改革以及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思路,内部审计通过独立客观的事实调查为公司改革与有效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后续,审计部门要坚守监督和服务宗旨,通过查错纠弊、督促整改、推动管理的循环渐进过程,帮助公司解决改革转型过程中的困难障碍,助力公司改革发展之路更稳更顺。


 二是服务公司主业。公司是面向市场化经营的经济组织,经营活动所创造的经济效益是公司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内审部门所开展的核心工作不能脱离经营、脱离主业、脱离前台。近年来,审计部门围绕租赁业务立项、评审等关键环节开展了专项审计,针对租赁业务合规风险进行了全覆盖排查,针对业务“挂图作战”专项工作开展督导,聚焦公司业务经营活动,全力督促业务团队为实现年度经营目标、实现高质量发展奋战。内部审计还要进一步关注业务发展、机制调整、转型升级、管理创新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注重从体制、机制、流程、系统的更高层面,揭示控制缺陷和风险隐患,增强对业务的整体风险把控能力。


 三是服务公司安全运行。内部审计部门作为第三道风险防线,筑牢风险防线是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近年来,审计部门配合公司对违规失职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追责,严格杜绝“问下不问上”,协助公司对包括高管人员在内的多名员工进行了责任追究和处理。公司借助审计问责,反思风险、汲取教训,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力争将“安全第一”的风险文化理念真正践行到员工的行为习惯中,塑造公司的软实力。


 二、构建能力,躬身入局


  明确功能定位后,内审队伍必须具备驾驭自身使命和职责的能力。在公司改革过程中,内审队伍深刻认识到自身能力建设不足、审计效果不突出、价值创造不显著等问题。在公司二次创业的新起点上,针对内审工作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公司内审团队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正视不足,通过全面、系统的能力构建打开局面。


一是构建深厚的专业能力。作为金融行业内审人员,必须构建覆盖金融、经济、财务、法律、审计等多领域的知识体系。所具备的知识体系越深越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层次越高,挖掘的问题和线索越具有价值。尤其在向产业化转型过程中,知识体系还需进一步向纵深拓展,才能充分驾驭业务监督活动,充分体现审计监督价值。


二是构建卓越的思考能力。构建卓越的思考能力,首先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要站在公司全局的高度,主动思考公司经营管理的问题、改革碰到的问题、风险内控的问题。只有养成系统思考的习惯,在面临具体的审计任务时才能游刃有余、有的放矢。其次,还要锻炼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点及面、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能力。只有跳出局部看整体,透过表象看本质,不被“一叶障目”,不听信“一家之言”,不盲目“眉毛胡子一把抓”,才能够在复杂问题中深掘根本、寻找关键、贴近实质。


  三是构建高效的执行能力。作为公司职能部门,对公司的战略政策要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对公司布置的工作任务要高效完成。要以公司利益、集体利益为中心,避免“部门视角”,淡化部门“本位主义”思想。前线出现任何枪声火炮,公司的后方服务队伍不需要等待指挥,便应毫不犹豫的支援前方。审计队伍要在实践中塑造高效的执行力和强大的战斗力。


四是构建解决问题的能力。审计人员要积极利用对已知风险问题的调查研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审计人员要学会辨识哪些问题是“恶性病”,哪些问题是“常见病”、“多发病”,要善于研究,不同的病症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对症下药。审计人员不仅要帮助树立底线思维、红线意识,自身还要建立辩证思维,积极探索如何更好的平衡风险与发展,在底线、红线的边界内寻找答案、给出建议。


五是构建敢于碰硬的能力。敢于碰硬,一是敢于啃下“硬骨头”,勇于承担公司交办的困难任务,不推诿、不塞责,多想办法、少找借口;二是敢于发现问题、揭示问题,一切从大局出发,以维护公司利益为标尺,保持客观公正,坚持集体主义至上。审计人员如果不具备敢于碰硬、敢于较真的能力和品格,即使拥有再出色的专业知识水平,那结果只能等于“0”,甚至可能产生负面作用。


三、求新求变,拥抱变局


  内审队伍既要找准定位,坚守“不变”,同时也要在行业、企业变化大势中求新求变,善于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新工具改造和升级审计工作。


一是在审计理念上求“新”。过去内部审计工作更多以真实性、合规性为主,停留在经营活动和操作行为是否规范的层面,缺乏对管理制度、经济环境、监督体系等方面的深入研究,缺乏对组织目标的了解和风险的评估,例如对租赁业务的审计、对违规行为的问责处罚,结果和效果往往不明显,甚至造成过度控制或是控制的滞后性。在审计理念上,要努力探索风险导向型管理审计,以管理者或管理咨询师的眼光去审查组织的各种活动,突破单点控制的局限。


 二是在审计技术上求“新”。金融机构的业务系统及管理系统不断升级换代,管理平台的数据集中度及网络复杂度日益提高,尤其是公司产业化转型过程中对信息系统的要求跨越式提高,对今后审计样本的抽取、技术的应用、审计的效益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审计技术要逐步与信息系统接轨,建立信息化审计管理系统,实现审计流程管理的无纸化;还要学会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搭建审计分析模型,对系统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判断。


 三是在审计机制上求“新”。在审计机制上求新求变,解决审计工作现实中的困难和障碍。比如,利用管理层制度,打通内审部门获取管理层各种重要信息的渠道。针对以往公司内审人员无法参与到公司重要专题会议、获取信息十分有限的状况,通过争取重要议事规则中规定内审部门可列席办公会等各类重要会议、重大事项专题会议,使信息获取渠道制度化。比如,保持与监管机构的联系机制,作为监管手段的延伸,主动获取监管重点、监管要求和监管偏好。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公司二次创业的新征程上,唯有践行“安全第一、稳健经营”的经营理念,恪守风险防线职责,努力打造一支结构优化、业务精湛、善于创新、素质过硬的职业化审计队伍,方能推动审计工作提质增效,促进公司稳健运行和价值提升,助力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