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丽萍:浅谈融资租赁企业发展历程及船舶租赁风险要点

2011年踏入融资租赁行业迄今10年有余。这10年是中国融资租赁行业高速发展及不断变化的十年。公司数量从屈指可数到万家争鸣;行业规模从小几千亿到数万亿;税务历经数次调整,从普票到“营改增”甚至专篇制定与融资租赁相关的税制税率及会计准则;从无人问津到银行、信托外最大的补充;从监管缺失到监管趋严……这一切证实了行业的辉煌也带来了发展的危机。纵观近10年,各类融资租赁公司如春笋般林立,究其业务类型无非以下几大类:一、通道类;二、平台类;三、厂商类;四、内部固定资产融资部门(如90%以上开展集团关联飞机融资租赁业务的租赁公司,个人认为这就是为集团内部购买固定资产开辟多一条融资途径而已);五、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化公司。在严监管前,以上类别业务各位行业大佬运用的炉火纯青,均能在金融机构业务外分得一杯羹。数量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尽管实际开展业务的应当不到10%,业务规模仍然飞速发展,而后哀嚎遍野。近10年,中国整个民间金融行业基本如此……


  归根结底,无非是无差异业务的必然后果。95%以上融资租赁公司做的都是类信贷债权业务,重前端,轻后端。若抛开监管,80%以上租赁公司对租赁物本身并没有明确要求,甚至多倾向于形式租赁物。论资金实力、成本均弱于银行及金融机构相提并论,那么基本就是规避监管或金融机构的次级客户。随着监管趋严,非常规业务公司业务难以开展。厂商类和内部资金部门,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因其均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是有明确指向功能的机构设置。我们讨论常规融资租赁公司后续应该如何发展。常规市场化企业,不论资金成本、资金规模、人才梯队建设均无法与银行及大型金融机构竞争,以往在监管缺失和税制改革前除承接金融机构无暇顾及的中小企业及金融机构监管下无法承接的项目,我们称之为“辛苦活”及“擦边球”项目。而在监管日益趋严的形势下以及金融机构开始大规模的信息系统建设并把市场目标企业扩大至中小微后,融资租赁公司就连干“辛苦活”似乎都变得举步维艰。今后的路当怎么走?我想,要想持续长久的经营,必须找到盈利之道,以下为个人一些浅薄之间,还请校正:


  一、回归本源,关注标的物本身。如:标的物现金流生产能力、标的物二手流通性,标的物是否为企业的核心生产力。事实上,融资租赁可能更多的赢利点是在租后的资产处置或管理。


  二、在业务开展同时就应当建立资产管理渠道。包括:二手转让渠道、是否存在自营生产的可能、第三方债务追收渠道。


  三、事前审查时就应当做好租后追收预防(如:尽肯能多的获得银行账号信息、公司及实控人资产信息、实控人家庭成员信息及家庭住址、主要上下游联系方式等)。


  细化到我司当前业务领域:船舶。船舶乍一听皆以为是良好的标的物,其实并不然。船舶种类繁多,涉及行业众多,各行各业特性大相径庭,优劣不一,良莠不齐。故船舶融资租赁的经营思路上大致如上,经营风险点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充分了解行业特性。如:危化品、油化品运输,远洋运输还是国内沿海运输;夹板运输:货物运输是工程运输;集装箱运输;重大件运输、拖航;渔业捕捞船:近海还是远洋,是过洋性还是大洋性捕捞?是否回运鱼获还是两头在外?自带冷库;是否耐极地低温(极地捕捞)渔业运输船?疏浚挖泥船:是工程专用还是行业商业通用?;挖沙船:河沙还是海沙?等等等,各细分行业特性有意思得很,风险点也各不形同。


  二、船舶的自身的特性:如:吨位大小、适用货品、安全要求、配员要求、是否存在监管指标限制、当前价格处于波动高位还是低位、租赁期内运价走势;


  三、船舶的业务形式:如运输类是定向长租、期租还是光租?渔船是捕捞回运还是船舶、销售、资金三头在外。船舶是否符合农业部补贴要求、每年可获得的补贴数额多少?


  四、目标船舶售价波动、运价的波动、航次饱和度、油价波动、海鲜淡旺季、灾害性天气、所在海域或航线的海域状况或航线天气状况。


  五、经营团队的行业经验以及安全管理水平。


  六、航线海域政治稳定性。如:战争,海盗风险。近日伊朗“萨维兹”号船在红海被炸毁。


  七、船东连带责任风险。(船舶与车辆一样,发生事故是常有之事,尽管有相关保险,但偶有巨额损失,且船舶存在“优先权”赔付风险。所有权和抵押权均无法对抗“优先权”。


  综上,我认为融资租赁企业要想稳定、长久发展终究应当回归业务本源,前端信审固然重要,后端资产管理更不能忽视!如何做好租赁资产管理仍有广大空间,或许后端才是我们的重要盈利点,那点点利息又如何保障我们在与金融机构竞争的同时持续发展壮大?同时,我们是否也考虑投资结构创新,合理搭建投资结构和各类租赁物比例。如船舶租赁业务,租赁公司除了债权投资外,完全可以做部分船东股权投资。收益上除固定利息外,亦可考虑分成收益方式。充分识别各类行业的风险点,各类租赁物特性,合理搭配投资结构比例和收益模式值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