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张源:融资租赁的国际比较研究以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以租赁客体为视角

【编者按】:本文为2021年浙大融资租赁研究中心研讨(修)班(第一期)学员张源优秀结业论文,经作者授权在“浙大融资租赁研究中心”公众号上发布。浙大融资租赁研究中心研讨(修)班采用“导师辅导制、论文结业制”培训培养方式,公众号近期将陆续选登其他学员的优秀结业论文,以供大家交流学习,欢迎关注。


第4章  美、日、韩、中租赁客体比较研究


  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的要求购买承租人所需的租赁物,出租给承租人并收取租金。一般来说这里的租赁物可以是动产也可以是不动产,但由于不动产的租赁涉及到一个国家相关土地法规的限制,所以金融领域研究的融资租赁一般是针对动产租赁。


  融资租赁业发展至今,租赁客体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几乎所有的设备、工具都可以作为租赁客体供应承租人选择。但每个国家因为国家经济环境、外部监管、政府政策的不同,租赁客体的组成也出现了差异。


美日韩租赁客体综合比较

国家

目前主要租赁客体

比重有所上升的租赁客体

比重有所下降的租赁客体

美国

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子产品及通讯设备

交通运输设备、电子及通讯设备

 

N/A

日本

服务业租赁、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

服务业、通讯设备

计算机软硬件设备

韩国

交通运输设备、电脑科教设备

交通运输设备

产业设备

  作为世界上融资租赁市场最发达的美国,专用设备依然是美国最主要的租赁客体,占比达到了38%,专业设备租赁在美国租赁业长期占据主要地位主要是因为美国发达的装备制造业以及先进的科技能力。与之相对应的是日本和韩国由早期专用设备租赁为主转向,服务业租赁、交通运输租赁、电子设备租赁领域。由此我们可以大致绘制出美国、日韩的融资租赁租赁客体变化历程图。


  美国:


  专用设备租赁起步服务、交通运输、电子通讯类租赁迅速崛起专用设备租赁和服务类、交通运输类、电子通讯类租赁共同发展


  韩日:


  产业、制造业设备租赁起步受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和本国制造业衰落影响,传统产业设备租赁发展缓慢服务、交通运输、电子通讯类设备快速崛起传统产业和制造业设备继续衰落,形成以服务、交通运输、电子通讯类设备租赁为主的租赁客体结构


  (1)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日本和韩国的融资租赁行业都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冲击,在国内制造业衰落、以及国内外专用设备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逐渐转向和普通民众和小微企业有密切联系的租赁领域,比如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电子数码设备业。


  (2)日本和韩国之所以能成功转型,得益于政府政策的引导,不论日本政府的税收引导政策、“租赁信用保险”还是韩国的“忠信”政策,都是直接作用于出租人和承租人。给予出租人较大的信用保障,让出租人有能力承担小微单业务的风险,从而提高出租人的积极性开发出更多可供承租人选择的租赁客体。同时租赁客体范围更多的覆盖和小微企业与普通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领域。


  通过上一章关于融资租赁客体的分析,我们可以大致将融资租赁市场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以美国为代表,在全球融资租赁业中属于核心租赁市场,自身租赁市场已经成熟,国内技术先进,技术方面的优势使得美国可以通过融资租赁出口先进的租赁物,同时核心国家租赁客体呈现专业设备租赁和服务类、交通运输类、电子通讯类租赁共同发展的趋势。其具体的特点有:(1)融资租赁发展早、(2)租赁市场成熟、(3)外部监管完善、(4)国内制造业基础雄厚,与制造业相关的专用设备租赁是租赁市场的主力、(5)国内有较大的消费市场、(6)技术先进;美国为代表的国家,融资租赁发展已经非常发达,租赁客体的范围几乎涵盖所有动产,但是从美国租赁客体结构变迁的轨迹来看,我们可以发现:(1)融资租赁起步时期,主要经营设备租赁(不论是发展中还是发达国家,设备租赁都是租赁的主流)。(2)融资租赁发展中期逐渐开发出,交通运输设备、服务业、电子数码等租赁客体。这些租赁客体的整体特点是,越来越倾向于为普通民众(如汽车租赁)和小微企业(如电子产品租赁)提供租赁服务,不仅仅局限于制造业企业设备销售的目的,更多的开发多元化、多层次的租赁产品。(3)融资租赁发展至今租赁客体越发多元化,但基本形成了以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子通讯设备为主的租赁客体结构形式。


  第二类是以韩日为代表,在全球融资租赁业中属于半边陲租赁市场国家,自身融资租赁市场比较成熟,外部监管比较完善,但是技术水品落后于核心国家,在设备租赁方面需要进口核心租赁市场国家先进的租赁物件。同时半边陲国家租赁客体呈现传统专业设备租赁衰落,而新兴服务类、交通运输类、电子通讯类设备快速崛起的趋势。其具体的特点有:(1)属于融资租赁业的后进国家,融资租赁业起步晚但发展速度较快,融资租赁业已经成为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租赁市场比较成熟、(3)外部监管基本形成,有专门的立法或者相关的法规、(4)国内制造业受制于本国资源环境影响,制造业并不发达,设备租赁需要引进国外先进装备、(5)国土面积狭小,国内市场有限,发展受制于国际环境的变化(如亚洲金融危机让日韩融资租赁业遭受巨大打击);从日韩融资租赁客体大致的变化轨迹我们可以发现:(1)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扶植政策过期的影响,租赁客体范围逐渐由传统设备租赁转向服务业、交通运输业、通讯设备领域转变、(2)融资租赁业发展至今基本形成了,以面向小微企业普通民众密切相关的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电子产品、通讯设备为主、以产业设备、制造业设备为辅的租赁客体结构形式。


  第三类以中国为代表的后发国家,在全球融资租赁市场体系中属于边陲租赁市场。融资租赁业起步晚,虽然增长速度快,但是也面临着租赁市场体系不完善、法律法规监管不到位、融资租赁公司数量快速增长竞争环境恶化、技术水品落后,先进产业设备需从国外进口等诸多问题。同时边陲国家的租赁客体长期以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早期为飞机租赁,后期发展到汽车租赁)为主,其他服务、电子通讯类租赁发展缓慢,对融资租赁总额的贡献度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其具体的特点有:(1)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在国际租赁市场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外部环境有待完善,需要政府和租赁企业的共同努力、(3)国内市场广阔、人口众多,融资租赁业对外部业务的需要不大、(4)相比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相对落后,部分先进技术需向外国进口。从我国融资租赁客体结构大致的变化轨迹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租赁业以先进设备引进和飞机租赁起步,并逐渐发展为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为主的租赁体系,而电子通讯类租赁几乎没有发展。


  我国作为融资租赁业的后发国家,发展至今融资租赁总额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同时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也遇到了诸多问题,这需要我们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吸取国外失败的教训。结合上述美国、中国、日韩租赁客体比较,总结一下观点: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逐渐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这成为促进融资租赁业在我国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美国融资租赁业起源于20世纪六十年代,当时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一极,经济发展水平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遥遥领先。两者的相似性在租赁客体方面表现为:产业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租赁长期保持快速发展,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推动设备更新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另一方面随着美国融资租赁市场的成熟,美国租赁逐渐开发出与小微企业和普通群民联系更加密切的电子及通讯设备租赁,而我国在这方面几乎是空白。总结来说我国融资租赁业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但租赁客体过于单一,应借鉴美国成功经验积极开发更多和小微企业、普通群众联系更加密切的租赁产品。


  第二、我国与日韩都是东亚国家,是一衣带水的邻国,面临相似的外部生存环境。日韩两国国土面积狭小,国内市场有限,受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大,因此日韩两国面对国际环境变化时做出的改变和调整是我国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而租赁客体结构的变化直接反应了日韩两国做出的调整。


  第三、总体来看我国融资租赁客体结构存在的问题是:与大部分国家相似我国融资租赁是以专用和产业设备租赁起步。但发展至今发达国家融资租赁业已经经历了新一轮的租赁业变革,走上了适合自己国情的租赁业发展道路。我国作为后起国家,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不论融资租赁业的体量还是总额都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目前我国租赁业依然以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租赁为主,几乎没有发展服务类、电子数码类、通讯设备类租赁。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速相对放缓、国家监管可能继续加强的大前提下,我国租赁企业如果不开发更多适合小微企业以及普通群众的租赁产品,依然把租赁客体大量集中于某几个或一个领域,那么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必然会面临瓶颈。


第5章  美、日韩租赁客体的结构比较对我国的启示


  尽管我国融资租赁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在规模上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但是与美国、日韩等融资租赁高度发达的国家相比,租赁业的质量差距仍然较大,尤其体现在租赁客体结构过于单一。从2006年12月开始,我国入世五年的保护期结束,我国开始全面履行曾经的入世承诺,这也意味着我国融资租赁业要面对更大范围的国际竞争环境。因此美国、日韩融资租赁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总结和借鉴。


  5.1美国租赁客体结构给我国的启示


  第一、提高我国制造业水平


  当今国际租赁业不论是先发还是后发国家,基本都是以专用、产业设备租赁起步,与设备租赁相关的是制造业,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会直接影响融资租赁业发展程度。因此鼓励和支持制造业发展是关键,而促进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国家和租赁企业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政府要运用税收手段鼓励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通过“进口替代性”发展模式提高国内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租赁公司要做好制造企业的“销售人员”,运用融资租赁方式推广先进设备。


  第二、积极发展服务业、电子数码设备、通讯设备租赁


  目前主要的发达国家均已开发出多元化的租赁客体结构,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专用设备、产业设备租赁,尤其是服务业、电子数码设备、通讯设备租赁快速崛起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租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在这一方面几乎是空白,发展了30多年依然是专业设备和交通运输租赁为主,因此及时转型,发展服务业、电子数码设备、通讯设备租赁迫在眉睫;可能我国租赁市场的发展还没有达到转型的程度,但作为租赁规模世界第二的快速发展中的租赁大国,转型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不能等着外部环境达到转型要求时才转型,而应该利用转型的契机让外部环境逐渐完善。


  5.2日韩租赁客体结构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政府完善税收鼓励、信贷制度、保险保障制度


  日本和韩国租赁业的成功转型,政府干预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多种税收政策优惠、信贷制度、保险保障制度都极大的激发了融资租赁企业的活力。因此我国政府要实行必要的鼓励和扶植政策,进一步推动“营改增”改革,对部分设备实行租赁退税政策,提高融资租赁方式的竞争力、建立专门适用于融资租赁企业的保险制度,尤其注意保障租赁公司面对小微企业和普通群众的租赁业务,提高租赁企业开发更多租赁客体的积极性。


  第二、提高社会对融资租赁业的认知度


  相对于专用设备和交通运输设备(铁路、飞机等)主要面对大中型企业不同,交通运输设备(汽车租赁)、服务业、电子通讯设备租赁更多面向中小企业和普通民众。因此开发新的租赁客体和承租人的前提是让更多人重新认识融资租赁。一方面融资租赁企业要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融资租赁行业公信力。另一方面租赁企业要积极同中小企业建立联系,通过走访、租赁知识普及、客户维护等途径建立从租赁企业到中小企业的沟通渠道,保证租赁企业能够及时把握企业的发展情况和需要。


第6章 结论


  本文通过对美、日韩、租赁客体的比较,结合我国租赁客体的实际结构,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中国租赁业的发展和其他国家相比,有共性也有独特性。我国和美国都是世界大国,自然资源丰富、国内市场庞大,美国租赁业发展的轨迹是我国租赁业发展的重要参照,但制造业技术水平上的差异又使得我国不能完全仿照美国,走美国式的发展路径;我国和日韩都是东亚国家,面临相似的外部环境,制造业发展水平落后美国,日韩的发展路径也可以被我们借鉴。因此我国应在继续发展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的基础上,应该积极拓展服务业、电子通讯设备租赁,建立多元化的租赁客体结构。


  第二:目前世界主要国家租赁企业结构主要是三类:银行系租赁企业、厂商系租赁企业、独立第三方租赁企业。银行系租赁企业有资金优势,厂商系有设备优势,而作为独立第三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提供综合金融租赁服务,这种服务更加适合中小企业。因此在当前租赁客体结构急需转型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鼓励独立第三方租赁企业的发展。没有背景的独立第三方租赁企业在完全竞争环境中才能彻底激发租赁行业的活力。


  第三:日韩两国融资租赁客体结构的变化,都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影响。因此借鉴日韩经验我国应该逐步建立税收鼓励制度、保险保障制度、信贷制度。对部分设备实行租赁退税政策,提高融资租赁方式的竞争力、建立专门适用于融资租赁企业的保险制度。合理引导我国租赁客体结构的转型。


文献综述


【1】廖岷凌涛,金融租赁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

【2】崔建军,金融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王豫川,金融租赁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聂高辉,中小企业融资租赁的理智选择--金融租赁,金融与经济,2005

【5】李喆,融资租赁公司经营策与术,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

【6】李喆,融资租赁公司知与行,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

【7】史燕平宫力迅,融资租赁在韩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世界经济,1997

【8】邹晓辉,《金融租赁的国际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湖南大学,2007

【9】陈少英,融资租赁的“营改增”问题,法学,2012.07

【10】陈丽芹郭焕书叶陈毅,利用融资租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企业经济,2019.11

【11】朱建波,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其问题对策研究,河海大学,2007.05

【12】郑琳,论飞机租赁业务的中外比较,山西财经大学,2014.06

【13】陈建中,融资租赁理论与实务创新研究,中南大学,2009.06

【14】冯杰,融资租赁——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新渠道,侨园,2018.08

【15】费议锋,从承租人角度论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经济学情报,1996.08

【16】郝玉慧,租赁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大众商务,2018.07

【17】丁纯,中国融资租赁的税收政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06

【18】周晨阳,关于A公司融资租赁的案例分析,广西大学,2013.06

【19】张小川,基于融资租赁视角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安徽大学,2014.05

【20】江小华,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政策激励,上海金融,2004.06

【21】史燕平,论租赁业及其宏观经济效应,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4

【22】史燕平,论租赁业的三大分类基础及其完善我国租赁业监管的现实意义,经济研究参考,2000

【23】陈凤云梁艳,我国金融租赁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5

【24】马雁军,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湖北社会科学,2003。07

【25】黄秀清,租赁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97.12

【26】欧阳卫民,中国金融租赁业的现状和出路,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03

【27】唐旭,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02

【28】刘英杰,95年中国融资租赁国际研讨会综述,国际金融研究,1995.07

【29】温小郑,政府在租赁业发展中的作用,改革研究,1999.08

【30】胡荣斌,美国的融资租赁及其启示,新金融,1995.11

【31】陈瑞杰,我国金融租赁业发展的对策探讨,中共山西省委党校院报

【32】邓明然等,疏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渠道,金融租赁.价值工程,2005.09

【33】ResearchandMarkets:ChinaFinancialLeasingIndustryReport,2009-2018Anonymous,M2Presswire,2018

  

附录:1 外文文献原文

 

EFFECTS OF RESIDUAL VALUE REVISION ON THE LESSOR’S RESULTS IN THEFINANCE LEASE CONTRACTS

 

Tulvinschi Mihaela

Abstract

The finance lease is, from a financial point of view, an alternative to bank loans. The residual value is a basic parameter of the finance lease contract. It is set out according to the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 manner  of  the  asset subject matter of the ease contract. In this article  is  analyzed the  impact  held  by diminishing  the  unguaranteed  residual  value  on  the  financial  position  and  results  of  the  lessor  in  thefinance lease contracts.

Keywords:  lease, residual value, accountancy estimation, lessor, lessee

 

1. Conceptual boundaries concerning the finance lease

  Given the rapid evolution of technical progress, the finance lease became a necessary element

financing  investments  and  for  a  real  economic  growth.  The  evolution  of worldwide  lease  is connected closely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lease beneficiaries that act in different branches of the economy. See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lessor, the lease operation is ―buying a good for renting purposes,  followed  by  renting it for selling purposes580The main problem of lease is ―in the opposition  between  economic  and  legal‖581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French  authors, Bernard Esnault and Christian Hoarau, accountancy is ―a quantitative technique for collecting, processing  and  analyzing  information  concerning  economic  and  legal  events in the company‘s life582

. From a legal point of view, the asset subject matter of the lease operation is a capital for the  lessor  because  it  is  part  of  its  patrimony.  From  an  economic  standpoint,  the  asset  is  a technical capital available to the lessee. The finance lease is one of the most eloquent examples for practically applying the principle of substance prevailing over form. Through separating the ownership and exploiting the asset, the lease finances technical capital through income supplied by its exploitation. An often-encountered form of lease is represented by triangular lease operations583The initiative of such an operation belongs, usually, to the user that needs a certain good and that proceeds to analyzing the market for identifying a possible supplier and a financer.  After the supplier and the user have reached an agreement for concluding a selling-buying contract, the user will supply to the financer a petition comprising data concerning the technical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ood wanted, its financial status, identifying the supplier and negotiated details as regards the selling-buying contract. If the financer accepts the request, it will become part of the deal, taking over since that time the negotiation with thesupplier, on its own name.

2. Residual value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the finance lease contract The  elements  of  the  finance  lease  must  be  analyz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ancy Standards because, right now, the accountancy of a company ―is marked by two basic facts: on one hand, normalizing and regulating the general accountancy and, on the other hand,  developing  the  accountancy  researc584For  regulating  the  lease,  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IASB) has drafted the standard IAS 17 ―Lease contracts‖. The American standard concerning lease is FAS 13 ―Lease‖. The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FASB) drafted it. The two international bodies launched585 on March 2009 a discussion on defining some common points of view for including in the future the lease in accountancy. Both standards stated above take into account the residual value for setting out the elements of a finance lease contract. The  explication  is  that,  next  to  lease instalments,  the  residual  value  is  a potential exit of the user‘s cash flow. The residual value is ―real or estimated market value of the asset taken over in lease at the end of the contract‖586 The residual value must not be mistaken for the recovery value that is ―estimated value of a fixed asset at the end of its regulated life span 587There must be stated that, as against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the supply a separation of the residual value in guaranteed and unguaranteed, the Romanian standards do not supply this differentiation. For  the  lessor,  the  guaranteed  residual  value  is,  according  to  IAS  17,  that  part  of  the  residual value that is guaranteed by the lessee or by a third party not affiliated to the lessor that may, from a financial point of view, fulfill the obligations assumed through the guarantee. For the lessee, the guaranteed residual value is that part of the residual value that is guaranteed by the lessee or by a party affiliated to it. The  unguaranteed  residual  value  is  that  part  of  the  residual  value  whose  achievement  by  the lessor is not certain or only a party affiliated to the lessor guarantees it. The lessor estimates this value  and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it  because  the  net  investment  in  the  lease  operation  will  be recovered up to the level of the unguaranteed residual value. Through subtracting the guaranteed residual value from the residual value estimated by the lessor, results the estimated unguaranteed residual value. In almost all circumstances, the lessor will know the unguaranteed residual value. The  unguaranteed  residual  value  occurs  when  the  lessee  acquires  an  insurance  policy  from  an

insurance company against the risks remained uncovered through the insurance achieved by the lessee. To the degree the insurance made is aimed at the risk of achieving the residual value of the good, the part in the residual value that surpasses the residual value guaranteed by the lessee or  by  a  party  affiliated  to  it  is  deemed,  for  performing  accounting  calculus,  an  unguaranteed residual value.

 

3. Effects of modifications in accountancy estimates achieved by the lessor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AS 8 ―Accounting policies, modifications in accountancy estimates and errors‖ states in paragraph 5 that the modifications of accountancy estimates result from new information or evolutions and, consequently, they are not rectifications of errors. From now on will be emphasized the effects of modifications in accountancy estimates made by the lessor as regards  the  unguaranteed  residual  value. This  value must  be  revised regularly  because  it  is  the basis of determining the net investment in lease.  According to the provisions in paragraph 4 from IAS 17, the net investment in lease is the gross investment  in  lease  updated  at  the  implicit  interest  rate  from  the  lease  contract.  The  gross investment in lease is the sum between minimum lease payments received by the lessor and the

unguaranteed residual value.  The minimum lease payments are those payments during the lease period that the lessee must or will be bound to make, excluding the contingent rent, the costs of services and the taxes that the lessor will pay and that will be reimbursed to it together with the following: for the lessee – any amounts guaranteed by the lessee or by a party affiliated to the lessee; for the lessor any residual value guaranteed to the lessor by the lessee, by a party affiliated to the  lessee  or  by  an  independent  third  party  able  from  a  financial  point  of  view  to  satisfy  this guarantee. Let us take into account a finance lease contract in which a lessee takes over on 03.01.N., in lease a vehicle from a lessor, for a four-year period. The lessor purchased the vehicle from a domestic supplier,  for  a  purchase  price  of  lei  90  000.  At  the  time  of  concluding  the  contract,  the  lessor collects a down payment of lei 18 000. The interest rate provisioned in the contract is 10%. The guaranteed residual value is lei 14 000. The unguaranteed residual value is lei 3 236. The value of minimum  lease payments is set out to lei 19  000. Payments occur annually, at the end of each ease period. We will consider that the unguaranteed residual value is revised at the end of year N+2,  the  revised  value  being  lei  2  236. We have in view analyzing the evolution of lessor‘s results following the modification in the unguaranteed residual value. In table no. 1, the minimum lease payments are divided in two components: reimbursing part of the initial investment and reimbursing the net investment, this being compensating the lessor for its investment and services that represents a financial income. For the lessor, the minimum lease payments made by the lessee will be registered as royalty collected annually. 


附录2:外文文献翻译


融资租赁剩余价值修正对出租人的结果的影响


摘要:


  融资租赁是,从财务角度来看,替代银行贷款。剩余价值是融资租赁合同的一个基本参数。它是根据折旧的资产摊销缓解合同标的物的方式。本文分析通过减少未担保余值对金融租赁合同出租人的财务状况和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租赁,剩余价值,会计估计,出租人,承租人


1、关于融资租赁的概念界限


  由于技术进步的快速发展,融资租赁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元素融资投资和真实的经济增长。全球租赁的演变是密切相关的租赁行为的受益人,在经济各个部门的要求。从出租人的角度看,租赁经营―买一个好的出租用途,其次是租用它销售的主要问题是租赁的法国作者观点的经济和法律‖581之间的对立,伯纳德和基督教瓦罗,会计是为收集定量分析技术,分析和处理有关公司的经济和法律事件信息从法律的角度来看,租赁经营资产的标的物是出租人的资本,因为它是其遗产的一部分。从经济角度来看,资产是一个提供给承租人的技术资本。融资租赁是应用物质战胜形式原则实际上最雄辩的例子之一。通过分离所有权和开发资产,租赁融资资本通过提供技术开发收入。一个经常遇到的租赁的形式是由这样的操作三角租赁主动属,通常表示,这需要一定的好的,继续确定可能的供应商和金融市场分析用户。供应商和用户在订立销售合同达成购买协议,用户将提供包括融资申请资料的技术和功能特性的好想要,其财务状况,确定供应商和谈判的细节,至于卖买契约。如果融资方接受请求,它将成为交易的一部分,以在自那时以来,与供应商谈判,以自己的名字。


 2、剩余价值


  在融资租赁合同融资租赁的元素必须从国际会计准则的角度来看,现在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公司的会计是由两―基本事实明显:一方面,规范和调节的一般会计,另一方面,发展会计规范租赁,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已起草了标准的国际会计准则17号租赁合同―。关于租赁是租赁的FAS13―‖美标。财务会计标准委员会(FASB)起草。两国际机构在2009日的讨论确定包括在未来会计租赁看一些共同点。无论上述标准的考虑设置一个剩余价值融资租赁合同。的解释是,在租赁期,剩余价值是用户的现金流的一个潜在的退出。剩余价值是实际或估计―接管在租赁合同结束时‖586剩余价值不能被回收价值是―估计价值固定资产在其规定寿命587there最后必须指出,资产的市场价值,与国际标准供应分离的保证和无担保残值,罗马尼亚标准不提供这种分化。出租人担保余值,是,根据IAS17,是由承租人或三分之一方不属于出租人,可以保证剩余价值的那一部分,从财务的角度出发,通过履行义务承担保证。承租人担保余值,是由承租人或由它所属政党保证剩余价值的那部分。未担保余值是由出租人的成就不一定只有一个方向出租人担保余值,它的附属部分。出租人估计这个值,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租赁经营净投资将恢复到未担保余值水平。从出租人的估计剩余价值减去担保余值,结果估计的未担保余值。在几乎所有的情况下,出租人将知道未担保余值。未担保余值发生时,承租人取得的保险政策从保险公司对房贷风险的发现通过保险承租人。对保险的目的是实现剩余价值的风险程度好的,这部分剩余价值超过承租人剩余价值的保证或由它被视为关联方,进行会计演算,无担保剩余价值。


 3、修改会计估计由出租人取得的效果


  国际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状态5段,会计的修改估计新的信息或演化的结果,因此,他们不纠正错误。从现在起将强调修改会计估计的影响由出租人作出关于未担保余值。该值必须定期的修订是在租赁投资净额确定的基础。根据4段的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17号,租赁投资净额总投资租赁更新隐含利率从租赁合同。在租赁总投资金额最低租赁付款额之间由出租方和接受未担保余值。最低租赁付款额的款项,承租人必须在租赁期内将使,不包括或有租金,服务的费用和税款,出租人将一如既往,将退还给它加上:对承租人的承租人保证–任何数量的承租人关联方;出租人担保的资产余值为任何由承租人向出租人一方,附属承租人或由独立的第三方能够从财务的角度出发来满足这种保证。让我们考虑一个融资租赁合同中,承租人在租赁3.01。国,从出租人的车辆,一个四年期。出租人购买的车辆从国内供应商,为雷90000购买价格。订立合同时,出租人收取定金雷18000。利率提供的合同是10%。担保余值是雷14000。未担保余值是雷3236。最低租赁付款额的值设置为19磊000。支付每年发生,在每一个缓解期结束。我们会考虑,未担保余值是在每年的n+2年底修改,修改后的值被雷2236。我们考虑分析结果后,出租人未担保余值的修改的演变。在1号台,最低租赁付款额分为两部分:偿付部分初始投资和偿付的净投资,这是其投资和服务,是一个财政收入补偿出租人。对于出租人,由承租人最低租赁付款额将被登记为皇室每年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