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宜乡果” 引得“活水”来

树能不能作为租赁物来获得融资?如果能,那么果树的确权、客户的确认、租赁物评估标准等能否实现?

  2020年9月,宜信普惠融资租赁部正式推出新产品——宜乡果,实现以果树作为租赁物开展融资业务。目前,“宜乡果”已在广西、云南、陕西、甘肃等水果种植大省落地,解决农业融资缺口近千万元。

  相关从业人员认为,“三农”领域需要持续不断的服务创新,这其中,普惠金融大有可为。

  尽管“宜乡果”是宜信去年9月才推出的新产品,但事实上,这颗旨在解决农业融资租赁痛点的“种子”,在4年前就已经种下。

  据宜信普惠融资租赁部严松回忆,2016年,部门同事在赴四川、云南等地考察时发现,农民们除了对农机有租赁需求,果园融资也是广大果农面临的一个难题。

  一个规模化果园需要的资金往往在十几万元、几十万元甚至更多,如果让果农自己去贷款,光抵押物的门槛就会让这些果农望而却步。大家就在想,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果农实现融资。但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比如谁是真正的承租人,客户画像是怎样的,如何把风险防控做到最优水平?这些都需要详细摸底排查,反复论证。

  也就是从那时起,宜信普惠融资租赁部不断尝试找到果农融资难的解决方案。进入2020年7月,经过多年在全国各地农村的考察和学习后,该租赁部对果树融资租赁的可行性展开多轮讨论。围绕果树的确权、客户的确认、租赁物评估标准、南北方融资额度划分、还款方式、尽调与风控措施等项目所涉细节,经周密的探讨最终项目成型,进入试验期。

  一个月后,甘肃成为“宜乡果”的第一块“试验田”,仓元合作社成为“宜乡果”的第一位客户。仓元合作社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麦积镇街亭村,主要种植以天水著名的花牛苹果为主。经过与该融资租赁部的充分沟通,仓元合作社以500亩共计2万棵果树为租赁物,融资100万元。

  同样位于麦积区的元龙镇青龙村青龙利辰合作社也成为了“宜乡果”的客户,以果树为租赁物融资75万元,用于购买化肥等急需品。

  位于麦积区社棠路的景田农业是天水市重点龙头企业,通过“宜乡果”融资70万元,用于苹果收购、农资农肥、人工成本、供应链日常支出等,有效解决了企业在疫情期间资金缺口的燃眉之急。

  资金活水的注入和宜信普惠全流程的追踪、服务和有效风控之下,果园和企业迎来爆发式增长。以仓元合作社为例,融资前的2019年,其销售额为1000万元,融资不到一年时间,营业额已达到1800万元,利润增长近60万元。

  这只是“宜乡果”在水果种植大省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在广西、云南、陕西等地,“宜乡果”也在以果树融资租赁的方式,为果农和农业企业进行“输血”。今年,“宜乡果”所服务的省份有望达到10个,从而推动融资租赁更好地支持和服务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宜信普惠融资租赁部副总监李代微介绍,“宜乡果”是继“宜定牛”之后,融资租赁部再次创新的生物资产融资租赁业务。“‘宜乡果’对外解决了规模化果园缺少担保抵押物的融资难问题,有助于拓宽农业生产的融资渠道,推动融资租赁更好地支持和服务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对内使得业务深入南方农业市场,解决了传统农村金融业务以北方为主、季节性明显的问题。”李代微说。

  据介绍,在“三农”领域,宜信相继推出农机融资租赁、奶牛活体租赁、慧种地智能化种植管理系统和果树融资租赁等创新性产品,有效引领金融活水灌溉“三农”、服务实体经济。

  “助力‘三农’,我们把能力建设解决方案提供给农户、客户,让他们通过App的方式种地,以数字化的方式智慧地去开展种植活动,通过数据,我们也拥有了更多洞察力,基于这些洞察,我们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普惠金融服务。”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说。

  谈及宜信普惠租赁业务的创新背景,宜信普惠高级副总裁、宜信普惠融资租赁部总经理毛芳竹表示,宜信租赁的主要关注点就是“三农”。“通过多年摸索,我们把业务方向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农民进行规模化生产所需农机的问题;另一个是家庭牧场转型升级扩大规模所需资金及如何发展才更高效的问题。

  如何服务好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宜信靠的不仅是因地制宜、灵活创新,更是深入到用户中去。“对于广大农户,我们在信任的基础上结合行之有效的风控手段,去解决他们融资难这个痛点,去帮助农户们更好地释放信用的价值。我们的业务模式要求资金一定要真正流入到实体经济中去,涉及的农业产业链非常长,业务合作模式中不仅有农户、经销商,还有农机生产厂家,让产业链的各方都能持续受益。”毛芳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