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后疫情时代航空租赁公司面临的挑战和发展难题
1、受航空业低迷影响,飞机租赁业务量急剧萎缩。
2020年以来,全球航空业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疫情直接导致航空出行需求萎缩、大量飞机停飞,运力供大于求的情况凸显。截至2020年10月,全球已有43家商业航空公司破产或停运,停飞的飞机数量接近500架。在去年破产和停运的公司中,不仅有经营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小型航空公司,也包括曾运营超过70架飞机、欧洲最大的支线航空弗莱比航空(Flybe),身为载旗航空的南非航空以及国泰航空旗下的港龙航空等中型航空公司。而许多大型航空公司也必须依靠政府的大力支持方能暂且保身。2020年全年,美国所有航空公司累计亏损约350亿美元,早在第二季度美国三大航(美航、美联航和达美)累计已约有10万人处于无薪休假中,而到了第四季度政府裁员减薪的禁令解除后,三家公司各自发布了万人以上规模的裁员计划。欧洲最大的航空集团汉莎宣布裁员2.2万人,并在年底公告前三季度其经营收入同比减少约60%,净亏损约56亿欧元。香港的国泰航空全年预亏超过200亿港元并宣布裁员8500人,同时停止了港龙航空的运营。国内三大航全年的亏损也均在百亿元人民币以上。以上这些现象均表明了疫情对全球航空业发展沉重的、不分国界地域的打击。国际航协预测,2020年全球航企收入同比下降50%,亏损达到843亿美元。航空业作为投入高、风险高、技术要求高、收入低(即“三高一低”)的行业,巨额的亏损将给其自身带来沉重打击。预计这种情况仍将延续到今年,正如近日作为载旗航空的捷克航空因无力偿付高达7000万欧元的债务也已宣布破产。
飞机租赁业发展和航空运输业息息相关。疫情之下,租赁公司航空业务板块在2020年均面临严峻挑战。航空公司严控新增运力,纷纷与制造商协商取消、推迟交付飞机,引进飞机数量呈断崖式下跌。2020年国航、东航、南航、春秋航空和吉祥航空净增运力均为个位数,这5家航空公司2020年机队规模净增加数量比2019年下降约76.1%。航空租赁公司业务量全面萎缩。与此相应,有的租赁公司全年仅有少量的航空业务投放,甚至有的租赁公司为争取投放规模不惜亏本做存量飞机的售后回租业务。
2、全球经济衰退,世界经济形势存在不确定性风险。
新冠疫情带来了全球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全球经济增长受到重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合组织等机构均预测2020年世界经济增速为-4.4到-5.2%之间,如疫情控制得当,2021年有望复苏为正增长,但如果2021年第二波疫情来袭,负增长将会延续到2024年或之后。在疫情导致国际出行受阻的同时,经济全球化也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预计未来几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存在不确定性风险。尤其是自中美贸易战以来,美国逐步放弃了“遏制+接触”的对华战略,而向“遏制+竞争”转变,未来可能进一步形成全面的封锁和战略性压制。随着我国的高质高速发展,美国为了继续掌控国际产业链的制高点,维护自己超额垄断利润的来源,同时维持美国金融资本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势必长期对我国实行遏制战略且不断对我国施压。因此,中国必将在一个更加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
3、国际航空恢复缓慢,国内航空租赁业务竞争呈白热化。
由于中国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前列,国内航空市场率先触底反弹,恢复发展态势总体向好。同时,民航局放开核准航段每周最大航班量限制,放宽“北上广”三大机场支线准入限制,也有利于国内市场恢复。但国际航空业复苏缓慢,国际航协预测,航空客运市场2024年才能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但是,在客运的低迷之中,货运市场却面临机会:2020年春季以来,新冠肺炎医疗和防疫物资运输需求一直保持高位,特别是洲际跨洋货运运输需求极为旺盛。2020冬季后,国际疫情反弹明显,预计新冠肺炎疫苗等医疗和防疫物资运输需求仍保持高位,航空货运市场近几年需求可能都会巨大。
相比之下,国外航空业的处境更为严峻,不少国内租赁公司境外飞机资产出险,租金逾期、航空公司破产或破产保护等状况层出不穷,而要取回飞机资产困难重重。由于国外疫情迟迟未得到有效遏制,租赁公司对境外业务鲜有问津,许多原来主要业务放在国际市场的租赁公司也将业务转向国内市场,均把眼光聚集在国内航空公司上,因此国内飞机租赁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业务收益水平创历史新低,甚至赔本赚吆喝。
4、货币政策保持稳定,但利率较2020年上行。
在国内经济逐步复苏后,央行在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的前提下,可能会逐步收紧疫情初期出台的各项宽松政策,降低宏观杠杆率。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强调2021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预计2021年央行仍将维持货币市场资金价格处于政策利率附近,维持资金价格平稳。但相较于2020年,2021年的货币政策可能稍微偏紧,利率也会上行,租赁公司面临融资数量和融资价格双重压力。
5、行业监管更加严格,民法典带来新挑战。
2020年5月银保监会发布《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称《监管新规》),表明融资租赁企业进入规则明确、监管强化、清理规范和引导发展的新时代。注册资本金不高的融资租赁公司面临资本金规模难以适应《监管新规》关于融资集中度、风险杠杆倍数的要求,将影响公司债券信用评级和融资成本,弱化公司盈利能力,制约公司长远发展。
2021年1月《民法典》正式生效,关于虚构租赁物订立的融资租赁合同无效、租赁物所有权登记的公示对抗效力等规定,以及物权、合同编等内容对融资租赁实务带来一定影响。《民法典》的出台对公司融资租赁合同和相关担保合同的事前有效性审查提出了新要求,对租赁公司风控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长期来看,航空租赁业发展前景可期
疫情之下,中国宏观经济表现了强大的韧劲,为航空业恢复生机奠定良好的基础。尽管2021年春运受局部疫情影响,民航旅客运输量再次下滑,但节后公、商务出行及旅游探亲需求再次迎来较快复苏。随着疫情控制的好转和疫苗接种加速,航空出行信心将得到提振,特别是“两会”以后,航空客座率一直在上升。此外,国家加快推进国产大飞机制造业、刺激国内消费等政策也对航空及航空租赁业带来利好影响。
根据中国商飞2020年11月发布的《中国商飞市场预测年报(2020-2039年)》,未来20年,预计将有40664架新机交付,价值约6万亿美元,用于替代和支持机队的发展,机队的年均增长率为3.20%。其中,单通道喷气客机交付量为29127架(占交付总量三分之二以上),价值约为3.44万亿美元。到2039年,预计全球客机机队规模将达44400架,是现有机队规模(23856架)的1.9倍。未来20年,报告预计中国航空市场将接收50座以上客机8725架,市场价值约1.3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8.97万亿元。其中,120座级以上单通道喷气客机交付5937架。机队年均增长率为4.70%,旅客周转量年均增长率为5.98%。到2039年,中国的旅客周转量将达到4.1万亿公里,占全球的20%。中国机队规模将达到9641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