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子昆:​融资租赁在第三方大宗物流企业的应用探讨

作者:浙江物产物流投资有限公司 俞子昆


近年来,国内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各行业专业化竞争加剧,制造业、流通业的物流外包需求释放。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形式多样,数量众多,规模分散,功能单一,已无法满足专业化、集成化的物流服务需求,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已出现以下趋势:


  一是行业集中度提升,头部企业通过整合行业资源,实现部分轻资产运营,形成供应链物流集成服务能力,市场份额逐步扩张;


  二是智能化体系建设,物流企业通过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体系建设,提高运营效率,扩大竞争优势;


  三是供应链金融服务增加,物流企业在供应链中对信息流、物流的控制,为其开展金融业务提供先天优势,“物流+金融”成为物流企业提高盈利能力的重要途径。


  融资租赁行业经过数年高速发展,市场规模突破6.65万亿,但增速逐年下降。同质化竞争严重、模式单一掣肘行业发展,专业化、精细化道路才是未来方向。物流行业作为实体经济的命脉行业,是融资租赁发挥融物、投资属性的优质标的。第三方物流行业整体转型升级,也为融资租赁业务渗透提供土壤。


  本文将就大宗商品物流供应链体系中,融资租赁业务作为物流企业的业务工具,在实际业务中的切入点、效益点、风险点进行探讨。


一、大宗物流行业现状


(一)传统服务需求变化


  传统大宗物流以铁路、公路、水路运输服务以及仓储监管服务为主,具有服务总量大、运输距离长、时效性低、劳动力投入密集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效率的提升,仓储需求呈现去中间化趋势,企业倾向于减少供应链中的仓储节点,以提升供应效率。这对运输服务的装载能力、运输效率,仓储服务的运营能力、存储效率提出更高要求,多式联运需求、高标准仓库需求逐步扩大。


(二)增值服务方兴未艾


  中小企业非核心业务外包需求的扩大,使得第三方物流企业,尤其是主营钢铁、粮食等品类的物流企业,在仓储网点集成粗加工、包装、短途配送等服务,是现代物流产业中较为主流的服务延申。在产业集聚区能充分契合终端制造业需求,降低中小企业运营成本。


  供应链金融近年发展迅速,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重要盈利来源。得益于物流企业对货权的掌控,以及大宗商品从产地采购到源头配送较长的供应距离,供应链金融具有风险可控、周期稳定、盈利水平可观的特点。通常第三方物流企业以代理采购的形式掌握货权,锁定上下游交付价格,规避大宗价格波动风险,实现采购到交付期内的资金收益,为制造企业、商贸流通企业提供流动性。


(三)自营服务向资源整合转型


  部分业务规模大、物流资源丰富的传统仓储、运输企业,逐步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在原有自营服务的基础上,将供应链物流的各环节进行再转包,即与其他物流企业进行轻资产合作,整合运输、仓储、加工、运营、融资等中小型企业资源,实现资源杠杆的利用,继续扩大自身业务规模。这也致使第三方物流企业行业集中度提升速度加快。


二、融资租赁在大宗物流的渗透机会


  在行业集中度提升过程中,部分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设备改造、信息系统升级,以求在行业竞争中占得先机。另外,国家鼓励发展散货改集装箱运输,以提高物流效率,物流行业迎来物流装备集中更新潮。而大宗商品物流的整体盈利能力,无法在短期内为升级改造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融资租赁作为资源整合工具,得以充分发挥融资、融物、投资属性,从多维度切入大宗物流行业,助力行业转型。


  融资租赁介入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从两个维度,一是直接向物流企业提供融资租赁服务,但在新租赁准则下优势并不明显;二是“轻资产合作+融资租赁”的形式,基于中大型物流企业轻资产运营模式,向其仓储、运输等服务的合作方企业,即中小或专业物流企业提供融资租赁服务,实现整体运营效益最大化。具体业务机会有以下几种:


(一)运输工具载具


  运输作为大宗物流的重要环节,运输工具载具的需求增长与物流服务量增长相协调。


  运输工具方面,汽运货车、航运船舶已有较为成熟的融资租赁模式。近两年公路运输严抓超载、散改集大力推进,大宗汽运货车需求逆市上升。在2019年全国载货汽车总量同比下降19.8%的情况下,牵引车和挂车同比公增加60万辆,增幅约为12%,市场规模约超2万亿。我国汽运货车以个体挂靠公司经营为主,单价超30万的汽运货车是融资租赁的理想标的。同样在散改集背景下,我国内河、沿海、远洋运输船舶集装箱箱位增长均在10%以上,运输船舶增长需求较为稳定,但增长总量不大,业务介入相对激烈。


  托盘、集装箱、货物固定架等运输载具,在大宗物流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散改集趋势下,有色、黑色金属通过货物固定架装载,以适配集装箱运输;化工、粮食通过改造集装箱构造,以降低单个标箱装在成本。此类固定架的生产、特种箱的改造成本,相较短期物流成本较高,以融资租赁形式,通过第三方物流公司向实际承运公司投放运输载具,实现运营轻资产、快升级。


(二)仓储及运营设备


  叉车、履带、行车作为传统仓储运营设备,在港口码头、仓库园区、铁路货场应用十分广泛。在钢铁、煤炭、粮化仓储行业,叉车、履带常规使用寿命在5-8年,与融资租赁服务年限相匹配,是具有适应性广、流动性优的租赁物。通过厂商采购,以直租形式向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具体运营方投放,既为具体使用场景融物,又为第三方物流企业融资。


  钢铁剪切加工、废钢破碎打包等加工设备,具有单体价格适中,市场流通性好的特点。目前第三方大宗物流企业的加工服务,多由民营企业负责具体运营。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对租赁物情况进行监督跟踪,向民营企业投放剪切加工设备,实现物流企业、外包企业、租赁公司三方共赢。


  高标仓库的大宗物资储存保障设备,如粮食仓储恒温恒湿设备、原油仓储油罐设备等。专业仓储库容建设初始投资较大,资金回收周期较长,融资租赁业务通过直租模式介入,对物流行业高标仓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立体货架及自动化堆垛设备,在生活资料仓储应用已较为广泛,但受限于利润率及单体规模,在大宗生产资料仓储仅有少量应用。但随着人力成本的提高、中心城市仓储用地外迁,立体堆垛、智能仓储需求将逐步增加。此类设备投建具有专业性高、单次投资额大、处置不灵活的特点,对于资产管理能力有较高要求。


(三)仓储用地


  第三方大宗物流企业在具体运营中,向各地仓储企业经营性承租仓库的情况较为普遍。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轻资产运营能够有效缓解现金压力,并可灵活调整全国仓储网点。对仓储用地出租方来说,通过售后回租模式实现固定资产变现,改善企业现金流。


(四)货品货物


  融资租赁可以非贸易手段介入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包括仓单质押、在途融资。业务模式与代理采购、传统仓单质押区别不明显。但对于具有更高杠杆需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融资租赁介入供应链金融能够提供更强的流动性。


 三、第三方大宗物流企业开展融资租赁的优势


  第三方大宗物流企业开展融资租赁业务,从公司经营和租赁业务管理两方面均有一定优势。


(一)强化物流资源粘性


  供应链上下游的核心物流资源,如港口码头、核心仓库、优质团队等,在轻资产运营模式下容易流失。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向物流服务合作方提供融资租赁服务,实现合同周期内对优质物流资源的稳固,增强物流资源粘性。


 (二)扩大物流企业杠杆


  融资租赁在不显著影响物流企业流动性的情况下,通过融物实现对物流企业运营能力的提升,从而提升物流企业市场竞争力。在“物流+金融”如火如荼的今天,第三方物流企业资金实力直接影响到其供应链服务能力。“轻资产合作+融资租赁”模式下,物流企业能够在不显著增加财务杠杆的情况下实现撬动更多物流资源。


(三)租赁物管理更为专业


  第三方物流的轻资产合作模式,通过资源整合服务于自身业务,物流企业在向合作方提供融资租赁服务时,对租赁物把控能力要明显优于专业融资租赁企业。由于合作方的运营状况与物流企业直接挂钩,这也利于企业进行租后管理,及时把握风险。


(四)租赁物处置渠道广泛


  物流企业对供应链上下游的资源的掌握范围及专业程度较高,租赁物处置渠道也更为广泛。头部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全国各地有大量物流合作伙伴,部分合作企业出现风险事件后,租赁物也能在最短时间内投入再生产。


 四、风险及应对


  (一)大宗行业周期性较强


  大宗行业较强的周期性和波动性,使得大宗商品价格对物流需求影响较大。周期低迷时期,物流需求急剧萎缩,会对承租人偿债能力、租赁物处置渠道等造成影响。因此在大宗商品行业选择上应尽量选择价格相对稳定,社会消耗量较大的如钢铁、粮食等品类,并适当关注宏观经济情况。


(二)大宗物流行业利润率不高


  大宗物流行业利润率整体偏低,使物流企业对融资成本较为敏感,租金偿付能力需严格评估。设计合理的交易结构,尽量建立合理稳固的三方结构,业务开展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承租人现金流情况


(三)大宗行业欺诈屡见不鲜


  大宗供应链金融业务欺诈事件屡见不鲜,从内部员工、合作伙伴到上游厂商、下游客户均有可能成为始作俑者。过程管理、风险识别、制度建设是基础,另外也要坚持主业,做精做专,从而积累细分市场的风险管理经验。


(四)细分市场数量庞大


  产业化融资租赁服务对团队提出更高要求。物流供应链涉及多个产业,融资租赁细分市场数量庞大,团队业务能力、风险识别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均需要系统性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