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际会计租赁准则对融资租赁业的影响—周夏飞

2018.9.21日,由中国融资租赁(西湖)论坛主办、浙江浙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融资租赁发展环境研究专业委员会沙龙”在杭州浙银租赁公司会议室成功举行。在会上,浙江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副主任、会计学副教授、中国注册会计师—周夏飞博士围绕着“新国际会计租赁准则对融资租赁业的影响”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以下是周夏飞教授的演讲内容。

新的国际会计租赁准则实施之后对我们的租赁业务会带来怎样的一些影响?报告分为三个部分,首先解读新准则与现行租赁准则相比最主要的变化在哪里,然后分析这些变化会给承租人和出租人带来怎样的影响,再进一步思考面对这些影响,融资租赁公司应对的方式方法。

一、 新准则变化的解读

这次新准则最主要是针对承租人相关的会计处理有重大的变化。原会计准则把租赁分为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这两种租赁也可以叫表外租赁和表内租赁。经营租赁基本没在承租人报表里反映相关未来的负债,这是经营租赁最大的优势。但是不进表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即企业与企业之间财务信息可比性非常差,企业之间的财务数据、财务比率都无法直接比较。

国际会计准则主要针对这个局限性提出了一个重大的改革,即把所有租赁都进入报表。承租人将不再存在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的区分,也可以说几乎所有租赁都将进入表内。当然也有一点点例外,比如短期租赁、低价值项目租赁以及有的业务假定能明确认定为不是租赁而是服务概念的话,也可以不纳入报表。按照新准则能作为表外反映的租赁业务可以说非常少,所以本次国际会计准则最重大的改革就是以前做的表外租赁都将进入表内。

原准则下企业经营租赁进来的资产,在报表上是不反映的,只是付租金的时候体现为费用,没有付的那一部分都在表外披露。大部分投资者,或者债权人对企业报表分析主要是企业表内指标,表外的这些信息只是作为一个参考,这就达到了美化报表的功能。但新准则下资产租赁进来之后,作为资产入账,确认为使用权资产。主要的金额是按照未来租金的现值并加上相关费用后入账,同时在报表记录一项负债,负债就是未来各期租金的现值。资产确认的金额和负债确认的金额基本上差不多,相差的主要是费用。

这个重大变化与老准则比较,对企业即承租方带来的影响,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探讨一下。比如说甲公司在某年1月1日向乙公司租入一台生产设备,这台设备本身寿命周期有25年,而租赁期限是10年。按照现行原会计准则可以界定为经营租赁,因为租赁年限是在整个寿命周期的75%以下。在现行准则下,租进来的资产,以及未来租金都没有入账,租的时候发生了费用200万元,只把此项费用入账,和资产负债都没有关联。在后续年份当中,按照租金10000万元/年增加成本费用,对负债及资产也没有其他影响。我们对比一下新准则出现的重大变化,在1月1号租进来的这一天,就要对租赁负债进行入账,同时确认一项资产。再来看入账资产和负债的金额口径。一般来说先确定负债,负债是未来租金的现值,也就是未来5年或者10年,即租期内合同约定支付的各年租金都折成现值并相加之和入账。而要入账的使用权资产,主体部分就是租赁负债的金额,并在租赁负债金额基础上加上承租方发生的直接或间接费用。无论是负债的金额还是使用权资产的金额,核心就是未来租金现值,作为报表增加的主要内容。    

按照刚才讲的总体规则,资产和负债里的金额主要是租金的现值。

    表中77210万元这个数字,就是每年10000万元租金,按照利率为5%进行贴现,把未来十年租金都折到现在的现值之和,作为报表负债入账,在这个负债基础上加上一开始发生的承租方有关费用,作为资产来入账,和现在准则的报表很明显不一样了,带来资产和负债大额增加,增加的金额非常大。然后在付租金的时候,一方面每个月或者每年,每一期付的租金,比如说原准则付出的是10000万元,我们先把它拆分为两个部分,按照负债5%来确定利息,确认为财务费用,然后把10000万元减掉利息这部分,就作为租金或者本金偿还,作为负债的减少。随着每期10000万元付出后,企业财务费用增加,租赁负债减少,这是在每一年里会做的账,逐期减少企业的负债,并表达为财务费用增加。而且要对使用权资产进行折旧,按照新准则,基本被确定为平均年限法,租赁期十年的话,就按照十年来折旧。这个变化使得资产负债表,以及利润表和原来都有很大的区别。

总体上可以看到,由于负债余额在不断的减少,所以每年把负债余额乘上利率以后,计入利润表里财务费用相对不断的减少,前面大,后面小。在整个费用里还有折旧费,所以新准则里影响费用的是两块,一块是利息费用,还有一块是折旧费用。传统就是租金10000万元,原来10000万元是每年都一样的。而现在对利润的影响出现了租赁前期费用相对较大,而后面相对较小,财务费用不断减少这样的特点。不仅仅影响到了资产表,也影响到了利润表。

二、 带来的影响

一是对会计报表的影响;二是对相关财务比率的影响;三是对租赁业务的影响。

   首先看对报表的影响。报表是企业主要的形象,对外公开的报表是资产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左边和以前相比会多出使用权资产这项,而右边会多出租赁负债。对净资产影响不大,但总资产在增加。

对于利润表总的影响不算太大,租金被拆分为两个部分,其中利息费用进入利润表作为财务费用,另外进入利润表的是使用权资产的折旧费用。原来租金都进入了营业成本,现在一部分租金移到财务费用。所以和以前相比,财务费用会增加,而营业成本会减少,整体利润变化不大。在租赁开始的前几年,利润相对小一点,因为财务费用表达相对较高。总之新准则下利润表,反而变得更漂亮,因为营业成本减少,毛利在增加,或者说EBIT在增加。

   流量表也变漂亮了。流量表中经营流量,被称为造血功能,是整个企业行与不行的关键指标。在新准则下,经营流量肯定比以前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原来的租金都作为经营的流出,而在新准则下,经营流出有一部分被移到了筹资流出。筹资现金流大好还是小好,一般来说都不会直接判断,而经营流量始终是被关注的一个焦点。

第二看对比率的影响。最大的一个不利影响,是导致资产负债率指标大大提高。国际比较著名的大所进行了测算,一般认为承租人负债率平均会上升22%。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变得难看了。

评价经营能力的总资产周转率,也就是资金效率在下降,变难看了。资产周转率是经营能力的重大指标,总资产周转率大幅下降,会被认为做生意能力原来那么好,现在变成那么差的感觉,资金产出率会被认为下降。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叫做利息保障倍数,由于它的分母是利息,利息保障倍数就是EBIT除以利息。由于分子分母在提高,一般来说这个比率也是下降。

   这几大指标是大部分银行、金融机构、投资者看企业风险大不大的关键,是运用频率最高的指标。这三个指标变差,会导致承租人融资能力下降,或者融资成本会进一步提升。这是对财务比率的影响。

再看对于租赁市场或者对于租赁业务到底有怎样的影响。租金负债从表外到表内,导致企业利用租赁来提高自己融资能力的空间被挤压,很多公司售后回租愿望就会下降,可能有的承租人考虑用购买替代租赁。因为原来认为购买要占用大量资金,或者借款购买会使得报表难看,但新准则租赁进表同样会提高负债。二是租赁业务风险可能在加大,一方面我们的承租方财务能力在下降,这有可能会反过来影响到出租人相关的风险。另一方面,各种指标有所恶化,报表更有可能会被造假,会增加我们真正了解承租方财务情况的难度。这对我们也是一种风险。

当然,我们应该多角度进行分析,加大业务风险只是一种可能性,也许还是一种机会。关键是我们能否去发掘和表达租赁比直接借款购买能带来的更多好处。比如我例举几个租赁相比购买的优势,我认为租赁公司如果能把业务做深做好,还是会让承租方感觉到比直接购买带来更多其它增值方面服务。租赁公司是一种专业机构,我们如何能把增值服务做得更好,也对大家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使得客户对我们的依赖度相对加大。二是购买比租赁增加的负债相对较大,如购买一个8000万元的资产,即使能全部贷款,那就意味着负债增加是8000万元。如果租赁的话,也许8000万元买来,寿命周期15年,只要租8年,租金入账金额小于整体借款购买资产带来的负债。因此租赁入账的负债比全部借款买资产的负债来得小,因为有租赁期和寿命期并不完全等同的原因。还有租赁实现了可使用期限内100%的融资,但对于购买的话,不一定每个企业都能实现对要买的资产借到全款,所以租赁还是有优越性的。另外租赁一直存在的一大优点,使得承租人不一定要承担资产残值风险,这是一直以来被认为的租赁好处。能不能把租赁做好,取决于租赁公司能否提高增值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更好的让承租人体会到租赁的优势。

 三、应对思考

在这种变化和影响下,如何应对,探讨三个方面。

帮助承租人设置报表不利影响相对较小租赁合同条款或者相应的交易架构,在要素设计时能够更多地利用好新准则相关的空间。其实任何会计准则都是有一定的空间的,主要看我们能不能用心去研究和挖掘。

这里提几个简单的有关空间的利用。

刚才讲最大的压力是带来了进表的问题。那我们能不能帮助承租方在各种要素的谈判当中,进表的金额相对小,或者能不进的尽量不进,这是有必要去做的思考。按照准则,什么叫租赁,有明确的判断规则。不叫租赁的,就不进表,符合租赁概念的,就要进表。在这个判断当中是有弹性的。例如,看到底是承租方拥有“实质性”替换权,还是出租方拥有“实质性”替换权。出租人拥有实质性的资产可替换权,按照目前的准则认为不构成租赁。还有就是操作权,到底在谁那里,这个可能界定为一项业务不是租赁,而是服务,就可以不进表。还有一开始提到的实质性的短期租赁,也可以不进表,作为原来的经营租赁来考虑,只作为租金的费用来入账。还有金额较小的部分,价值较低的,比如说家具,还有笔记本电脑等,不作为主体合同进入租赁,也可以降低进表的金额。    

要进表的话,按照什么金额来进。进负债的是未来各年租金折成现值,因此影响租赁负债有三大要素:各期租金、确定的利率、租赁的时间。这三个要素在设计时也可以适度进行一定思考和权衡,当然所有的决策都不是单方面,都要根据整个业务来综合考虑。至少有这种弹性空间的理解,有可能会让我们的租赁合同做得更有吸引力,或者让承租方觉得更满意。如租金里若有一个可变租金,确认租赁负债时无法准确估计金额的,准则里有明确规定不计入租赁负债。       

租赁公司有可能的话还是要进行一定的业务转型,或者业务合同的转化。业务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要有一定的观念。比如说从纯融资工具向产业服务进一步转移和渗透,这肯定是未来发展大趋势。向产业服务转移和渗透,有可能大量的租赁租金不进入租赁合同,而是作为服务合同来反映。这就要求租赁公司培养更多的专业人员等,所以这是一个长期工程。

   要素里的贴现率定得高好还是低好,这是要综合考虑的问题,需要出租人和承租人有更多的协商或者交流,真正让双方的价值达到最大化,又能让风险相对较小。

   总体来说,报表应该更透明了,但更透明以后也带来了承租方的财务压力。租赁公司要加强对一线业务人员的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在新准则实施以后,经常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经营能力、盈利能力、造血能力,对各方面指标进行对比。业务人员到达企业之后需要经常思考的四句话是:第一,企业明天会不会倒闭。运用各种指标,如流动比率、负债率与和同行对比,发现公司近期财务压力到底大不大。第二,企业会不会做生意。第三,企业会不会赚钱。看承租方的报酬率,一定要看总资产报酬率。因为净资产报酬率已经被杠杆放大了。负债率越高的公司,净资产报酬率就越高。第四,企业会不会造血。关注经营流量,与同行业对比。当然真正的风险识别还要涉及到更多表外资料以及一套完整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