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宏观经济面临三重危机
2019年末有人说,“2019年可能会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当时很多人并不以为意,不曾想一语成鉴,在2020年暴跌式的开局下,受疫情等影响,多重危机叠加,使得中国以及全球经济面临重大挑战。
1.1.1第一重危机:经济放缓GDP减速
亚洲金融危机后,2000年我国加入了WTO,进一步对外开放,中国经济开启了黄金发展的十年。直至2008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受创,尽管中国政府启动了4万亿的基建投资,将GDP增速维持在10%。但在三驾马车集体减速的情况下,从2011年始,中国GDP步入了下行通道(见图1)。从中长期角度看,中国整体GDP将步入缓慢增长阶段,经济增长也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1.1.2第二重危机:疫情中国爆发
更甚者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得中国经济近乎停摆。与03年非典相比,病毒本身潜伏期长、传播力强,同时叠加中国相较彼时更为发达的交通网络,使得中国不得不按下暂停键,人员停工、公司停产。在疫情的笼罩下,中国经济停摆接近两个月,1-3月份各项重要经济指标出现大幅下降、失业率大幅攀升。在各大机构对一季度的预测中,均较2019年同期出现了大幅下降,出现了负增长(见表1)。
数据来源:国控租赁整理
注:2020年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季度实际核算结果,同比增长-6.8%。
就在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正逐步步入正轨的时候,疫情出现了全球蔓延的态势,截止至4月16日,全球确诊人数超过200万人,其中疫情最严重的十个国家与中国贸易往来频繁,十国占我国出口总额的34%,占我国进口总额的26%。在经济高度全球化、产业链高度关联的大背景下,国外疫情通过产业链的方式再次传导到了中国,中国经济在前期付出了沉重代价的的情况下,受到了二次打击,中小企业出现“复工、难复产”的情况。
1.1.4经济增长预期大幅下滑,投资和消费成为关键增长点
综上所述,从短期来看,疫情导致全球相继停工停产、贸易往来受阻,经济增长近乎停摆,预计恢复周期半年以上;从长期来看,疫情导致各国将强化自身供应体系的保障能力,导致全球产业中心的转移,加剧逆全球化的倾向,或将影响经济的恢复;据各大机构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以及中国经济均将显著下行。
为稳住疫情,快速提振经济,政府从投资和消费领域进行深度刺激。在投资方面,积极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码以新基建为代表的技术密集产业投资及产业应用,做好疫情防控保障建设,此类投资举措有望拉动经济稳步增长。在消费方面,一方面通过直接发放消费券等方式刺激消费;另一方面顺应我国消费结构转型,关注增速最快的医疗保健消费领域(见图2、3)。
1.2融资租赁行业面临二大挑战
融资租赁行业作为联通产业和金融的手段之一,在近10年时间内,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如今受到宏观经济和行业发展阶段的影响,面临着监管和同业的双重挑战。
1.2.1强监管
2020年1月8日,银保监会发布《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该征求意见稿着重强调企业规范经营的同时,明确了行业的两大趋势,即聚焦产业、从严监管。在政策导向下,各项具体措施逐步实施:
(1)在企业层面,清理大批空壳企业,行业加速出清
南通、天津、重庆、上海等地开始对经营异常、空壳、资本金长时间未到位的企业进行排查,并对失联、监管困难的融资租赁企业进行通报和列入黑名单,同时加大对新设立融资租赁公司的注册限制。
(2)在经营层面,规范融资平台价格和业务范围
各个地方陆续出台文件,规范政府融资平台的运作,从融资的范围和融资的价格两个维度,规范业务范围,强化租赁聚焦产业发展(见表2)。
继盐城之后,泰州、常州、徐州等地也陆续下发通知,对政府或国有企业融资成本上限加以限制,这些政策都迫使融资租赁公司调整业务模式,进一步向产业端转变。
1.2.2行业竞争
(1)货币和财政政策宽松,租赁行业面临其他金融机构竞争
疫情发生前,国内货币供应量(M2)已经是GDP的两倍,金融行业存在“宽货币、紧信用”的状态;疫情发生后,为支持打赢疫情阻击战,央行于20202年2月初推出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以加快地方债的发行,这导致了LPR快速下行,M2增速加快(见图4)。
截至3月22日,专项再贷款支持的企业已经超过了5000家,优惠利率贷款的总额已经超过了2000亿元,实际融资成本只有1.26%左右(加上财政部50%的贴息),对租赁行业的企业类客户挤出相应明显。
截止2019年末,融资租赁公司已经超过一万家,这些租赁公司一方面业务赛道同质化明显,大量集中于城市公用、工程机械、医疗大健康等领域,另一方面产品单一,租赁公司以类信贷的回租为主,聚焦价格竞争,同质化竞争激烈。为应对行业内外部压力,租赁公司亟待创新发展,深入产业成为各大公司转型重点和方向。
2.1选择医疗大健康产业
2.1.1医疗大健康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占据重要地位
目前,在我国卫生费用增速接近GDP增速的两倍,在所有行业增速中位列第一,特别是在GDP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大健康产业仍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见图5)。然而与从卫生费用在GDP中的占比来看,尽管占比逐年上升,2018年占比达6.57%,但相较世界平均9.9%和美国17.4%,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见图6)。
2.1.26大因素驱动医疗产业未来的快速发展
(1)政策因素:2016年落地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延展了医疗大健康产业的范畴,丰富了产业链的内涵,将原来单纯的治病,延伸到了养病、治未病的领域。
(2)人口因素:2018年我国60岁以上人数2.5亿人,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亿人,占比将超过20%;同时老年人疾病医治疗程长,平均医疗费用高,推动了国民医疗的需求。
(3)经济因素:随着国民可支配收入的逐年上升,生活条件的改善引发国民消费升级为医疗支出的提升提供了基础。
(4)社会因素:社会环境、饮食习惯等因素导致亚健康、慢性病等问题显著,中国城市白领中健康人群的占比仅为2.5%,慢性病患者已超过3亿人。
(5)意识因素:国民医疗消费需求不断发生升级,医疗美容、医疗体检、健康养生等消费医疗愈发受关注,市场规模均接近千亿。
(6)技术因素:全球各大医疗巨头大额研发费用的投入带动了整体医疗技术的发展,基因检测技术、癌症免疫疗法、人工器官、手术机器人等科技手段和产品不断涌现,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在上述因素的引导下,预计医疗大健康产业到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6万亿,涵盖健康农业、健康制造和健康服务三大板块,其中医疗服务将占据半壁江山。
2.2医疗大健康产业细分方向选择
2.2.1选择逻辑:供需矛盾
医疗大健康产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在对于细分方向的选择上,笔者从供需矛盾出发,寻求市场的增长点。
(1)供需矛盾1:多元化需求vs公立医疗资源不足
随着国民消费不断升级,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更为多元化,更强调服务和便捷,然而现有公立医疗资源远无法满足,为此需要通过大力发展基层医疗、民营医疗,并且针对人口老龄化这一突出问题,推动康养产业发展。
(2)先进的产品和服务需求vs医疗制造中低端
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先进和产品层出不穷,然而我国目前的药械研发、生产制造尚处于低端阶段。为缓解矛盾,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药械创新,推动国产化替代,加快追赶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可以抓住疫情和新基建带来的科技风口,布局智慧医疗,形成弯道超车。
2.2.2细分热点领域简析
2.2.2.1基层医疗
截止至2018年底,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有94.4万个,占医疗机构总数的94.6%,且数量还在逐年提升。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床位数占比仅为18.8%、医疗人员数量占比仅7.4%、就诊人次仅为53%,其中很大部分为挂号拿药等服务。因此尽管基层医疗在机构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但是在软硬件设施,以及服务半径上来看,能力依然有限。
尽管国家意识到了发展基层医疗,开展分级诊疗的重要性,但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需要包括资金在内的更多产业支持。针对发展中的痛点和难点,融资租赁可以有针对性的提供软硬件设施建设和配套医疗服务:
与基层医疗机构现状类似,民营医疗机构在机构数量上已经超过公立医疗机构,占医院总数的63.5%,但是在软硬件设施,以及服务半径上覆盖同样有限。
为促进民营医疗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但在2020年初我司针对民营医疗机构的调研结果显示,近50%的民营机构负责人仍然认为“政策不清晰”是制约民营医疗发展的因素之一,有待国家进一步明确。除此之外,融资租赁公司可以在融资和服务方面助力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时代快速到来,2018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为6.57万亿元,预计2022年可达10.29万亿元,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30.9张,较2014年有所增加,但仍低于发达国家50-70张的水平,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到来,养老服务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同时,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也不断升级,由一般性的配餐送餐、居室保洁、医疗陪护逐步向康复治疗、心理慰藉、文体娱乐等方面延展。产业发展的痛点也在于资产和服务两方面,融资租赁公司可以通过提供更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来解决:
(1)制药工业
在制药工业方面,我国制药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速整体高于GDP增速,在2015年触底反弹,且连续两年逆势上行,2018年医药产业市场规模为33775亿元,占大健康产业的49.8%。但在产业层次上仍局限于低端产业,以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为主,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高、领域前沿的企业较少。
近年来在药品行业出现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两票制和“4+7”。国家通过推行两票制,压缩了药品流通环节,这一结果直接导致了部分流通商被淘汰;而“4+7”则通过药品集采,直接压缩了生产企业的利润。通过上述两项制度,部分药品价格的价格大幅下降,同时也倒逼药品相关企业转型升级,迈向自主研发和高端制造。
(2)医疗器械
在医疗器械方面,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预计2019年行业总规模达到6400亿左右。但行业呈现粗放增长态势,国产医疗器械生产还主要集中低端产品上,中高端产品进口依赖较为严重。除此以外,由于国内人口结构老龄化的趋势逐渐凸显,居民对于康复养老辅具的刚性需求进入旺盛期,预计到2020年,家用医疗器械有望达到1500亿元。未来国产化替代、兼并收购和医疗消费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主线。
然而在药械创新的过程中,高风险、高成本成为了制约行业转型升级的掣肘,而融资租赁多元化的产品和深入产业的特点,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突破:
2.2.2.5智慧医疗
在新基建的狂潮下,势必会崛起一批智慧医疗企业,他们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通信等新技术,重新赋能医疗行业。在应用领域,融资租赁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产业的优势,抓住风口和机遇,最终将实现弯道超车。
细分到智慧医疗领域,与5G通信的应用领域主要有医疗物联网、远程诊疗和移动医疗三个子方向,融资租赁公司可通过融资租赁、经营性租赁、股债联动等多元化的产品,为产业提供资金和服务。而人工智能更侧重于对于医疗数据的价值挖掘,更多的是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进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