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公司如何通过供应链融资租赁走向专业化


2019年7月11日,由中国融资租赁(西湖)论坛主办,融资租赁西湖论坛(南沙)研究院、广州南沙融资租赁创新服务基地、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研究院)融资租赁研究中心、立根融资租赁(上海)有限公司承办的“西湖论道-大家谈租赁”(第三期)品牌系列活动在沪成功举行。本文为特邀嘉宾利程融资租赁(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刚,在本次活动中的主题分享内容,根据速记整理而来,供大家交流。

  


  

感谢主办方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目前我们公司正在做的一些供应链融资租赁的业务,很多还在尝试,也希望各位专家给我们一些指导。


    刚才听了宋行长以及几位行业专家的分享收获很多。宋行长给了我们很好的高屋建瓴的指导,不管是做供应链还是租赁,要把专业化、特色化和差异化做出来。供应链核心本质是抓住核心企业,这个方法论指导我们如何在实务中抓住核心企业,这非常难。


今天我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做个简单的分享,首先是对融资租赁的理解。第二,我所在集团的基本情况,这是我做管理实务的出发点。第三,我们目前在供应链方面的探索,有些工作已经在做,有些方向正在布局。


2016年集团决定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时候,集团对我们有一次战略咨询。我们当时的认知是,如果按照纯租赁的逻辑经营公司,2.71亿美元的实缴资本,在资产安全可控、主体及资产本身再融资通畅的话,大概达到100亿的资产规模,所以我们能够给集团带来13%-15%左右的ROE。但是集团觉得光是财务回报是不够的,希望在资本市场有更大空间,比如上市或者协同。


在考虑如何把公司做得有内涵上,这次某同业公司上市破发给了我们很好的借鉴,说明资本对纯金融属性的金融公司不太认可,需要我们在产业中做一些耕耘和布局。利程租赁或者是在座很多中小型公司不会做大而全,更多聚焦在专而精,在产业端和金融端打造我们的内涵。


    利程租赁成立之初就完成了50亿左右的安全垫资产积累,坦白讲,安全垫资产就是主体信用好的大型机构,我们依托于好的产业主体形成底层安全资产。这类资产同时满足合规性、安全性、再融资性等三个要求。因为有很多产业的投放再融资很难,比如投一些小型的民营企业,再融资不管是保理还是其他方式比较难。所以,有了50亿底层资产之后可以在直融合间融两个市场进行再融资,比如发ABS、获取银行授信等,主体评级上去之后能发公司债,用再融资的资金支撑产业投入和内涵建设。


    第二方面关于我们公司的经营情况。利程租赁作为长发集团(长春城市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金融板块的子公司之一,其成立和发展即离不开集团的支持也需在集团治理之下开展相应的管理。大型地方国企背景给了利程三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是资源禀赋,作为大型公司会给到资金支持,首先是资本金实缴。另外是作为母体的信用外溢,在银行授信和发债等方面都能获取到集团的较大支持。


    第二,资源投入,国有企业在费用管理方面,在人员投入方面,包括人员编制方面有一些限制,工资、费用包括人员编制管控得比较严格,是在座国有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第三,管理输出。作为纯地方平台公司属性的国有企业,因其实体属性而非金融属性,其开展债权类业务时难免是风险保守型的。同时也肩负着另外有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任务并且受当地国资委的监管和指导。主业非金融属性,也导致在集团层面不会有成体系的金融企业相关方面的管理输出。



    以上三点是我们面临的现实情况。这样的平台有一定的资金优势,但是资源配置不是很有竞争力,同时资产不能出问题。在这样的大前提之下我们思考业务开展和企业管理。


第三方面是供应链融资方面的思考和实践。我理解的供应链和刚才几位分享的角度有些不同,但是实质一样。我们想做供应链,一方面是国家的号召。第二方面,两头都抓住。我们的切入点肯定是供应链,可能是中小微企业,但是我们的抓手在核心企业,即大型企业。当我们把切入点放到中小型企业,但抓手又在大型核心企业的时候,这中间的桥梁就很难把握。为此我们在产品设计的时候,就充分考虑了这个因素。


目前公司在产业方面主要是两个方向,首先是基于稳定行业的主体授信,主要做外延,比如做医疗、做学校,我们看重得是行业本身的周期性比较弱,所以我们称之为稳定行业中的主体授信。


第二,在项目主体可能不行,但是项目本身非常好,我们就基于项目稳定现金流做授信,这个难度非常大,因为要突破很多风控模型和授信思路。我们做稳定现金流的项目设计主要是抓项目,这需要深入行业。


第三,基于此,我们做了几个行业,基于稳定现金流的项目授信,一个是民营水务,在民营水务方面有长发集团的优势。民营水务一般体量不大,但投入比较大。基于此我们没有办法做主体信用授信,我们做得是项目授信,抓手是把民营水务股权做质押,同时为了还款做共享帐户。


    第二做清洁能源,在北方做清洁能源改造有很多、很好产品的民营企业在当地拿了30年的供热经营权,但项目主体不强,合作方也不强,但项目非常好,我们就依托集团做能源板块的子公司,能源板块的子公司和当地设备商合资,在当地一起运营,我们做设备的直租赁,同时把30年的工作经营权质押给我们。如果项目还款出问题了,我们把30年的工作权收上来给我们自己用,这是我们基于项目现金流的项目授信。


    在整体的产品设计理念中,我们将供应商作为切入点,但是核心企业是我们的抓手。这里是自建核心企业,不是去市面上找供应商,而是在产品设计初期就抓住核心企业,这样可以切入到整个供应链的末端,享受到比较高的收益以及风险适当可控。


第二方面,是我们目前正在尝试做基于商票的应收帐款转让。


供应链做得比较好的一个是中企云链,中企云链是做云信产品,由央企发起,把央企的应付帐款确认成若干的付款承诺,这样付款承诺流通到供应商企业,供应商企业拿着付款承诺之后可以去融资了,这其实是应收账款的数据化。


做供应链融资我们最担心的是核心企业是否可以担保。目前很多银行和租赁公司做得是核心企业担保,保理公司做的是核心企业确权,其实都挺难。在实务过程中要让一个国有企业确权非常难,就像有嘉宾谈到的,诺亚财富和京东的案例。在实务过程中难度很大,所以在我们依托于商票项下的应收帐款构建了保理合同或者是应收帐款的转让合同,能够实现目前核心企业信用能抓住,而且能批量导入客户和导入项目,这是应收账款的电子化。


在完成基于商票项下的应收帐款转让之后,我们集团本身在当地是核心企业,我可以适当的在长春本地构建区域商票交易平台,把长发集团支付习惯改成票据支付。长发集团所有的票据支付可以在利程租赁票据平台上做流通,这样能够让长发的一二三级供应商票据流转起来,我可以享受集团在长春银行的保贴额度,同时让长发集团一到四级供应商能够更好低成本融资,这样一方面我能够获取部分的线上收益,第二部分我们能够在本地把票据流动做起来,这是金融内涵。


    当我们在基于项目授信累计到一定资产之后,票据交易平台有了一定流量之后,租赁中不管是资产产业属性,还是交易平台金融股属性,将来在资本市场会有更多优势。


    以供应商作为切入点,以核心企业作为抓手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希望将来可以落地,大概就这些。谢谢各位!